实验小学在2019年英德市中华经典诵读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9年11月,英德市获评“中华诗词之乡”称号。
日前,英德市东华镇鱼湾小学举行“英德市诗词特色示范学校”揭牌仪式。该校提出,将主动创新相关教学方式方法,创作更多更好的诗词,助力全市诗词进校园工作。
据了解,自2016年该市政协提案提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以来,英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诗词文化作为一张亮丽名片来打造,推动创建工作扎实开展。2019年11月,英德市获评“中华诗词之乡”殊荣。
英德将以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乡”为新起点,继续深入推进诗词“六进”工作,特别是诗词进校园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学诗、写诗、品诗的良好风气,力争全市70%以上的中小学成立诗教组织,进一步推动英德诗词文化繁荣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年完成“国字号”创建
英德历史悠久,诗词文化底蕴深厚,从唐代至民国共有180多位诗人留下数百首赞美英德的诗篇,其中不乏英德籍诗人的优秀诗词作品。尤其是近年来,英德诗词文化发展迅速,成立于1985年春的英德诗社社员已超过1000人,诗友遍及全国各地。
2016年两会期间,英德市政协提案——《弘扬英德文化精髓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提出,诗词文化在挖掘英德的文化底蕴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英德诗社已成为该市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窗口,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建设文化强市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将英德诗词文化进一步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英德应积极申报“中华诗词之乡”。
2017年4月,英德市委、市政府成立“创建中华诗词之乡领导小组”;2018年初,《关于英德市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印发,英德正式启动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
创建工作开展后,英德大力发挥历史文化传统优势,站在传承中华文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把诗词文化作为一张亮丽的名片来打造,把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局,统筹安排,精心部署,推动“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作扎实开展。2018年12月5日,英德市获评“广东诗词之乡”;2019年11月25日,英德市被授予“中华诗词之乡”称号。
全面掀起诗词“六进”高潮
据悉,自英德启动“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作以来,全市掀起了诗词“六进”(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景点、进乡村、进校园)高潮。
诗词进机关方面,由政协、人大机关首先发起,各单位争相效仿,尤其是在两会期间举办了诗词大赛后,越来越多机关干部学习创作诗词;而通过诗社与社区、企业合办诗词展、诗词大赛等活动,让广大市民感受中华诗词之美之余,还进一步丰富了英德市文化成果,扩大城市影响力。
诗词进景点全面铺开,如在九龙小镇、洞天仙境、彭家祠、九洲驿站等景点设立了诗词创作基地,有效提升了旅游文化内涵。诗词进乡村方面也是亮点频出,在古村落保护和新农村建设中注入诗词元素。如有些村庄诗词上墙,有些村庄设立诗词长廊等,成为新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诗词进校园更是“落地开花”。截至目前,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包括职业技术学校)均开展了诗词活动,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成立诗词组织、设立诗词展示廊。如英城街中心小学、横石水中心小学等学校把原来广播体操改为诗词操,在美术课中加入诗意绘画内容,强化了诗词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广东中华诗词学会等诗词组织肯定;英城街中心小学、市第五小学、横石塘中学等11所学校获得“英德市诗词特色示范学校”称号。
重点推进诗词进学校工作
近几年,英德诗词文化事业获得长足的发展。2018年12月,英德市英城街中心小学等10个单位被评为“广东省诗教先进单位”;2019年11月,英德市教育局等20家单位被评为“广东省诗教先进单位”,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等5家单位被授予“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称号。
据英德诗社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英德已成功创建为“中华诗词之乡”,但诗教工作仍然存在“八有”(有规划、有组织、有队伍、有平台、有活动、有场所、有经费、有成果)工作还需完善、典型推广还需努力、扩展工作还需加快、设计品牌的活动有待加强等问题。
英德诗社提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诗词进学校、乡村、社区、景区工作,全市70多所中小学70%成立诗教组织,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争取英德民进、田家炳中学、峰林小镇、黄花中学、鱼湾小学等10家单位于2020年12月前创建为“广东省诗教先进单位”;80%的乡镇成立镇级诗社,开展诗词下乡、进社区活动;50%的著名景区开展诗词活动;在全市新农村建设和整洁村改造中注入诗词元素等。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邓文燕
通讯员王桂媚
新闻推荐
茶产业数字化实验室、英德市电商创业孵化基地揭牌 推动英德茶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南方日报讯(记者/邓文燕通讯员/陈会燕)6月24日上午,茶产业数字化实验室签约和揭牌仪式在英德市商会大厦举行。接下来,该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