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来到小暑节气。
民谚有言,“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在这种“蒸煮”的暑热中,回到安身立命的书桌前,静坐,涂写,翻书,敲打键盘,都是我消暑纳凉的方式。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是夜,透过窗格,不经意间望见一轮朗月,再回味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这首《夏夜追凉》,当即心静,自然凉。
又从书架抽出《廿四——南北风物里的四时节气》一书,书签还停留在“春分”。抛开书签,往后翻,翻到“夏”,爬满青藤的老房子,看起来充满野生的活力,那灰黑的裸露的木窗格,是当下与过去的连接。继续后翻,翻到“小暑”,又被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空的“垂天之云”图片吸引,尽管入夏以来小城的上空时常上演蓝天白云、垂天之云、蘑菇云等“戏码”,依然看不足。三月,好友曾向我推荐《云彩收集者手册》,搜索:“云是什么?云是大自然的诗歌……是反映大气情绪的表情……云属于爱做梦的人,看着它们沉思对灵魂有益。对于边看云边思索它是什么形状的人来说,可以少花些钱看心理医生”。冲着赏云协会的这份宣言,下次决计要入手这本书。
“来到7月,就像一盘磁带听到B面,期待着新的惊喜。”
2020年,在一个“等”字中,缓慢又仓促地过完了上半年。下半年,从七月开始。正好读到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的《七月》——
和创世那时一样/光忽然灿烂地照耀在人们的肩膀上/活着这回事/本来是如此单纯/知了像初学乍练的合唱团/骤然开始齐鸣/人们已过完的七月/人们正过着的七月/雷阵雨洗落了淡妆浓抹/幸福和不幸的面孔变得一模一样
话里话外,都在《七月》里,没有比它更适合这一年、这个七月去沉吟、去诵读的诗歌。
因为疫情,今年的高考推迟到七月,恰好在小暑后一天。2003年之前的高考,也在七月。每到高考季前后,“七月流火”便成了那时报刊杂志的“热词”,所以记忆尤深。后来才知道,其典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曰觱发,二之曰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此“七月”,是指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而不是被误用在当下七月的暑热时节,若是换成公历,该是九、十月份了。
“又到了凤凰花开的时候了,相信各位同学的心里面一定充满了离情依依”,看到路边那一排繁茂的凤凰树缀满赤艳的凤凰花,就会想起某部电视剧里那位校长向毕业生致辞的这句开场白。“今天是我们英德学院(大四学生)毕业的日子,校长在这里有几句话要勉励大家:我们出社会之后,在待人处事方面,一定要特别的注意,‘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因为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所谓一步一脚印。我们一定要花时间来思考,因为思考是利一样的后盾;我们一定要花时间来读书,因为读书是智慧的泉源;我们一定要花时间来勇往……”年少不懂词中意,多少个七月毕业季过去了,回首已是中年人。“又到了凤凰花开的日子了,在这个凤凰花开的时节,分离并不代表结束,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七月,当凤凰花遇上毕业季,当这一届毕业生遇上2020年的“云毕业”典礼,只愿他们如凤凰花开,前程似锦。
“万事开头难”的2020年上半年,每个人都在经历未曾经历过的,都在目睹来无影去无踪的“无常”,在担忧、焦虑中,日复一日地生活着,如里尔克诗云:“无数人的忧伤,使你与众不同。/我们目睹了,发生过的事物,/那些时代的豪言壮语,并非为我们所说出。/有何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正过着的七月,将步入一年中最暑热潮湿的三伏天,何以消暑?何以避夏?
“当你在城里盖一所房子之前,先在野外用你的想象盖一座凉亭”,诗人纪伯伦说。
新闻推荐
救援人员勘察危化品泄漏情况。日前,连英高速联合多家单位开展特长隧道交通事故救援应急处置演练。演练模拟危化品车辆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