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县博物馆藏有一艘出土于怀城龙头湾河洲西晋时期的独木舟,通长695厘米,通宽52厘米,通高41厘米。舱槽长625厘米,宽40厘米,深35厘米。由一条松木砍凿而成,圆底,平头,尾呈圆形,微上翘。
据考证,这是广东省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舟楫类出土文物。独木舟出土时曾吸引不少省内外专家前来考究。经鉴定,此为晋代先民用过的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的出土,为研究岭南地区古代水上交通、工艺制作、林木生长等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材料。
曾受聘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曾提出,怀集在几百年前甚至一千多年前就是海陆丝绸之路一个重要对接点。海陆丝绸之路穿越崇山峻岭,连接起了沟通海外南北的丝绸之路。水路助推了古时怀集的商贸业发展。从四会马房沿着绥江而上,怀集县境内,发现不少古时留下来的大小码头遗迹,譬如坳仔码头、绥江与凤岗河交界处的象角古庙码头、龙湾码头、三江口码头、梁村圩码头、连麦增田埠码头等,这些码头都是古代商船的集结地,县志均有所记载。古人通过这些码头,开展货物进出口贸易,即通过水路把怀集的土特产运出,把外面的盐、布匹运进来。不同的码头,其功能不大一样。其中坳仔镇大洞码头以竹交易为主;县城龙湾码头以竹木、土特产交易为主;梁村圩码头以出口米、粮,进口盐、布匹为主。
据文史专家介绍,有码头的出现,就证明怀集古时水上交通活跃。通过水路,外面的货物进入怀集,然后,往东北方向走,通过汶朗镇的云梯古道进入洽水、连南、阳山一带,至湖南;向西南方向走,则进入广西贺州。至今,汶朗镇的云梯古道就是怀集古时作为南来北往重要通道的印记。现在怀集县博物馆馆藏有当时失散于民间的古波斯钱币和广东出土最长的“独木舟”,古时怀集水路交通的繁华可见一斑。
如今,独木舟自然风化较严重,船体表面经风化后现小方块形裂缝,并有风化剥落现象。
据说,首先发现船体一部分,随后在河床挖掘出整条独木舟,当时独木舟由于有河水浸泡,船体非常完好,没有风化现象。正所谓“风吹千年杉,水浸万年松。”说的是杉木在风中吹拂,可以千年不朽;松木在水中浸泡,可以万年不烂。
走进怀集博物馆,站在独木舟前,我不禁叹息:一叶独木舟,一方绥江水。如今的独木舟成了一件远古的艺术品,1800年的时光穿越,它向世人诉说着怀集河运历史。我仿佛看见千年前的独木舟在这一方山水间行走,它见过彩云在天上缓缓游走,体会过绥江晨雾缥缈的美景,也听过船工们逆流而上的号子……透过展柜玻璃,这时我仿佛听到独木舟对我说:“我已经无法寻觅遗失在绥江上的青春岁月了。我沉睡千年,如今听得见锣鼓镲在怀岭大地上咚锵咚锵震天响,也品到家乡人民幸福生活的滋味,这是不是新时代的新气息呀?”我用炯炯有神的双目告诉它说:“对!” 高健
新闻推荐
倪旭辉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中,以子路的下场最为悲壮。子路一生以刚强勇猛著称。他问老师,如果您率领三军作战,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