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杰正在为学生上课。
日前,2020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人选名单公布,全国共311名教师入选,其中广东省12名。来自英德市石牯塘镇初级中学的梁文杰榜上有名。
据了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梁文杰深耕家乡农村基层教育事业8年多,其间,积极主动探索为师之道,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同时,他关心关怀贫困家庭学生,为他们奔走寻求帮助,多年辛勤付出也结出硕果累累,先后被评为石牯塘镇优秀教师、“最美英德教师”、英德市“模范教育工作者”等。
放弃高薪工作返乡做教师
梁文杰今年刚满30岁,但已经投身农村教育事业9个年头。大学期间,梁文杰所学并非师范专业,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教师资格证。
“大学学的是与汽修有关的专业,毕业前与珠三角知名汽车企业初步达成了就业意向,但最终还是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教师。”如今,梁文杰回忆起当时的选择,仍然表示不后悔。2012年,大学毕业前夕,他参加了彼时英德市教师招考,并成功被录取。
问及为何甘愿放弃一线城市的高薪工作,梁文杰表示,主要是出于离家近的原因以及受父母影响。他的父母均是当地的教师,多年来耳濡目染,梁文杰对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这个职业充满敬意。最终,梁文杰成为石牯塘镇初级中学的一名地理教师。
主动提升自我探索为师之道
在到岗任职之初,梁文杰经历了一段比较辛苦的适应期。“因为自己不是科班出身,对于怎么做一名教师,还是懵懵懂懂。第一天报到的时候,心里是完全没有底。”梁文杰说。
为了尽快适应新工作,除日常上课外,他积极向学校的其他老教师请教教学方法、与学生相处之道以及带班管理知识等,做好笔记,慢慢摸索,并主动参加各类学习交流活动,提升自我能力和知识结构。
年轻好学的梁文杰很快“上手”教师工作。教学中,他因地制宜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设计相关课程,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学目的。生活中,他与学生平等相处,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打篮球、做游戏,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梁文杰提到,作为一名乡村基层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也比较特殊,他们很多是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缺乏父母的直接监督,因此在教学教育方法上,需要更有针对性。因此,为更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他注重做好家访和谈心工作,经常与家长、学生交换意见,拉近彼此距离,尤其是一些单亲、孤儿学生,以此督促学生更加自觉参与学习、提高成绩。
积极为贫困学子牵线助学机构
2015年9月,由于学校工作岗位调整,除平时的教学工作外,梁文杰还担任学校德育处副主任兼团委书记。也正是从这一学期开始,该校团委陆续与北京仁爱雏菊花、广州蓝天助学、东莞市英德商会、深圳东金助学、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等社会团体或助学机构“牵手”,开展丰富多样的助学活动。
贫困生助学之路最重要的是爱心和耐心,工作细微且繁琐,每一次“牵手”助学机构都是在学生认定、收集资料、初步筛选、陪同家访、集体商议、最终确认等步骤间重复。
过去3年多来,梁文杰坚持陪同走访了大部分的贫困生,每年暑假的新对象认定或者回访学生也从不缺席。截至目前,在学校团委和助学机构、爱心团体的帮助下,该校团委已帮助近百名贫困学生继续就读和顺利升学。
“虽然工作量有所增多,而且经常遇到吃力不讨好的活,但是我觉得能够帮到有需要的学生,心里就觉得很满足、很值得,也从来没有想过回报。”梁文杰说,比如有一位学生叫小云,原本家庭条件很困难,为了帮助她上学,梁文杰带头积极联系有关助学机构和爱心群体,今年小云顺利考上了当地重点高中。
努力耕耘结出硕果累累
“乐于奉献、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是石牯塘镇初级中学的校园精神,也正是在这些精神的指引下,多年来,梁文杰始终以无私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奉献着。
除了担任学校德育处副主任兼团委书记,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梁文杰还在“创建文明城市”、教育宣传、“扫黄打非”、创建“文明校园”、“文明单位”等工作中,积极为学校整理资料、联系落实、开展活动等。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为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更感兴趣、更易掌握,梁文杰还坚持推陈出新,深入探索数字化教学,如在课堂上采用3D地球仪等开展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连续4年担任八年级地理会考教学工作中,他任教的班级成绩多次位居英西北片第一名,在全市名列前茅。
任教8年来,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德育管理,梁文杰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2年,被评为石牯塘镇优秀教师;2017年,获评英德市师德师风标兵;2018年,获评“最美英德教师”;2019年5月,荣获清远市第27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地理科一等奖;2019年11月,荣获第二届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地理科三等奖;2019年被评为英德市“模范教育工作者”等。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邓文燕
通讯员蓝文星
新闻推荐
英德四小学生有序返校。陈咏怀摄9月1日,英德市中小学2020秋季学期正式开学。虽说不少学生免不了“开学恐惧症”,但到了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