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8天长假成为旅游行业恢复的强力推进器,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的假期有不少市民选择自驾游,而选择旅行团的市民则更倾向亲朋好友成团出行。面对出游个性化的新趋势,给节假日忙碌的导游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0月1日恰逢中秋节,基本没人出游,从2、3日开始,我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据广东乐观国际旅行社的导游陈君利介绍,10月3日,他带领10人的“精品小包团”出发前往清远旅游,由于团员中有小朋友,家长担心乘坐动车会有不确定性的疾病感染风险,因此选择包车出游。国庆期间,高速公路堵车已不足为奇,但对于满心欢喜举家出游的团员来说,高涨的情绪难免受影响。“作为导游,我都会尽力安抚大家的情绪,同时讲一些到达目的地后好玩的景点,让游客对旅途充满期待。”陈君利告诉记者,导游在假期里忙碌工作已是常态,今年选择参加旅行团的游客相比往年有所减少,但参团的游客对于餐厅、住宿等都有更高的要求,最重要的是保障安全。为此,带团的导游都会随身携带测温枪,定时为游客测温,细心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同时要随时留意旅游目的地最新的疫情防控动态,确保出行安全。
23岁的陈君利从事导游工作已有7年时间,他对这个职业最深的体会就是“心比身体累”。不仅早上要起得比游客早,对接司机、景点等各个环节,晚上回到酒店要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好第二天的具体行程,还必须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碰上堵车、排队等情况需要耐心、细致向游客做好各种解释工作,并拿出提前做好的预案随机应变。“只要看到游客玩得尽兴,也就觉得辛苦都是值得的。” 陈君利表示,以前导游这个行业曾出现一些负面的新闻,导致有部分游客对导游有偏见,随着行业越来越规范,导游的职业素养不断提升,全心全意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已是共识,越来越多的导游在出游前的准备更加细致,游客的满意率也有所提升。
从事导游工作14年的翁振华同样在国庆假期忙碌着,在他看来,“黄金周”带团都是一场“战役”,紧绷的神经直至顺利将游客送回家才放松下来。翁振华认为,职业越来越规范,游客的要求越来越高,导游需要储备的意识也越来越多,如今自由行、半自由行、个性化旅游等新的旅游模式对传统机制提出挑战,需要导游增强自身综合素养,加强各方面业务能力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更加细致的全方位服务,助力旅游市场加快升温发展。
本报记者 林蓁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往年,每逢中秋佳节,我们一家四口,常常出门去旅游。今年的假期,我们不想再去看人挤人的风景了,正当我苦思冥想如何过节时,女儿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