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加快广清一体化建设和入珠融湾步伐。南方日报记者曾亮超摄
11月起,广清两地参保人可实现医保无障碍转移。南方日报记者曾亮超摄
连樟样板区首批“一村四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开业运营;《清远市(广清接合片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挂网公开征求意见;广州、清远两市就医疗保障业务对接签约,11月起,广清两地参保人可实现医保无障碍转移……近期,广清接合片区建设捷报频传。
自2019年12月作为广东唯一入选的区域,被确定为全国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起,广清接合片区的一举一动便牵动人心。
清远将其视为重大的发展机遇,积极推动制度改革和政策安排率先落地,提出以更大力度主动接受大湾区辐射带动,加快广清接合片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省职教城等重大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广清城轨北延线、广清永高铁、广清地铁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加快广清一体化建设和入珠融湾步伐。
●南方日报记者何帆燕
新试验
首批“一村四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揭牌
早在去年上半年,在清远英德,连樟样板区内的黎溪镇大围村便启动了一种探索:将零散的财产整合起来,将农村现有房屋、土地这些“死资源”变成“活资产”,从而激活村庄内生动力,实现村民致富。
这可视为广清接合片区连樟样板区首批“一村四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雏形。10月9日,大围村和福龙围村“一村四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揭牌运营。
该合作社是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由中国乡建院协作,引导村“两委”主导,乡贤倡导和发起,村民自愿参与、自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三位一体”(生产、供销、信用)的综合性服务组织。
“一村”指的是行政村(自然村)及集体经济组织,“四社”则是指其内部的资金互助社、土地合作社、房屋合作社、消费合作社,借由“一村四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当地将开展“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等改革试验任务。
对当地村民来说,所带来的直接改变便是:他们可将闲置资金、房屋、土地等作价入股,由合作社统一调配、运营,合作社通过资金互助收益、资产经营收益、农资集中采购收益等多种方式营利,盈余按照一定比例用于社员分红、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及村庄公益事业的发展。据悉,接下来,当地将在“一村四社”的基础上,以乡镇为单位,把“一村四社”联合起来,形成“一村四社”联合社体系。
“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中,把制度改革和政策安排率先落地,先行先试、观照全局,对改革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此前在媒体上发表的观点,在他看来,试验区不是“孤岛式”的试验,关键在于总结推广,提炼行之有效的成熟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试点先行、寻找规律,次第落子、梯次推进,有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面上改革。
首批“一村四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诞生,开启的是广清接合片区的又一个新试验。它立足当地实际需求,在持续深化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将有效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扭转长期以来农村人口、资金等资源向城市的单向集聚流动,加快推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下乡,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的经验样本。
新突破
下月起广清两地医保实现无障碍转移
连樟样板区首批“一村四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亮相只是广清接合片区建设的一个小高潮,在更多领域的试验也在推进。
在清远市清城区源潭物流园区,清城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源潭紧邻广州,处于广州空港经济区辐射范围。在这里,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已正式启动建设,其中,中国南部物流枢纽园区首期建成运营、二期正加快建设,城际清远源潭综合物流产业园项目一期、广东锦邦仓储物流园项目也在加快动工建设。
在9月25日举行的广清一体化引领生态发展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清远公布一组全新数据:2019年,清远完成梯度转移珠三角项目60个,产业共建亿元以上项目29个。截至今年9月25日,广清园累计签约工业项目209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58个,计划总投资近700亿元,投(试)产项目53个,在建项目41个,筹建项目20个。广清两地产业合作步入一个新高潮。
同一日,广州、清远两市就医疗保障业务进行了对接签约,宣布从今年11月起,广清两地参保人可实现医保无障碍转移,广清两地医疗保障一体化再传捷报。
9月7日,《清远市(广清接合片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挂网公开征求意见。借鉴已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地区的经验做法,结合广清接合片区实际情况,符合条件农地“可直接就地入市”的清远试验设想正在成型。
在较早前的6月,广东广雅中学与清远市华侨中学建立全新的结对帮扶关系,至此,清远75个乡镇192所农村初中和中心小学与广州名校一一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涵盖幼儿园,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
试验区并非唱“独角戏”,广清两市互动频频。例如,在9月30日举行的广清两地座谈会上,“共同建设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正是双方探讨的重要话题之一。
显然,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前,清远正携手广州,谋定而动,在产业发展融合、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人口迁徙便利化、农地改革精准化等多个领域,展开先行先试。
■特写
“广清候鸟”和村民眼中的试验区变化
在试验区内,变化正在发生。
一如以往,驱车离开广州龙口西路的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西校区,经许广高速一路往北,曹耿华在70分钟后顺利到达清远高新区,开始一天的工作。在广清接合片区,随着产业协作的不断加深,像曹耿华这样的“广清候鸟”有不少。
2019年12月,《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下称《方案》)出炉,11个地区被确定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榜上有名,成为广东唯一入选的区域。彼时,广清一体化进入第七个年头,产业、交通、公共服务的一体化探索,让清远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技术、资金的重要流入地。仅广清产业园就有超七成项目来自广州的企业。
曹耿华等“广清候鸟”的到来正与此有关。2018年至2019年间,清远多家企业接连成功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顺利取得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学位的曹耿华经导师引荐,进入清远一家企业(豪美新材)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帮助企业开展工艺调整和合金成分改进是他的主要职责,忙碌时长住清远是常有的事,这也让他对这片广清接合之地有了更深切地了解,“这里变化很大,2018年初次踏足时交通接驳还在完善,现在下了高速5分钟就能到企业门口。”
与曹耿华同样感叹变化之大的,还有村民汤玉群。汤玉群家住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新马鱼仔坑村,正值晚稻抽穗扬花时节,她这些天都在田间地头忙活,却坦言有了与往年不一样的踏实心情。
新马鱼仔坑村与清远高新区同属试验范围,今年5月,在清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源潭镇与清远当地企业合作,在新马启建乡村振兴样板区,准备在稻米与小龙虾上做文章,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搭建一个新型的产业协同发展平台。
“我们家把两亩稻田以每亩2000多元的价格租给了项目方,我自己再到里面的稻虾共生基地工作,一天收入有100多元呢。”对于这项试验改革的内容,汤玉群虽然一知半解,但对她来说,品尝到的甘甜才是最实在的。
■名片介绍
广清接合片区
广清接合片区是目前广东唯一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范围包括广州市增城区、花都区、从化区,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英德市连樟样板区,面积约9978平方公里。
其试验重点包括: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
新闻推荐
“双节”旅游同比恢复近九成 8天全县共接待游客35.9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2.62亿元
随着温泉旅游进入旺季,佛冈康养旅游产品受到热捧。程浩摄南方日报讯(记者/程浩通讯员/吴盛云)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佛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