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镇水稻梯田迎来丰收季。
近日,英德市九龙镇金鸡村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水稻梯田丰收季,这也是该村实施“旱改水”项目后带来的新变化。在金鸡村近2000亩的水稻田里,黄澄澄的水稻连接成片。看着金灿灿的水稻田,村民心里乐开了花。
荒山变良田
打造现代化高效农业生产区
金鸡村位于九龙镇东部,是九龙镇规模较大的一个行政村,有36个村小组,5000多名村民,耕地面积3000余亩。金鸡村“旱改水”项目是英德市垦造水田项目之一,也是单个行政村面积最大的项目,垦造水田面积占金鸡村全村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建设规模为2070.73亩,涉及村中28个村小组。项目自去年5月份开始推进,经过一年多的垦造,这片昔日的荒山旱地已经变成了一个“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生产区。
为推进金鸡村“旱改水”项目建设,九龙镇委、镇政府专门成立垦造水田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镇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工作组和驻村干部、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动员村民积极整合土地。
金鸡村党总支部在推进“旱改水”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贯彻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遵循民主决策,发挥党员、村民代表、理事会议事的作用,确保每个党员和村民都能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使得“旱改水”项目的建设推进获得群众认可。另外,金鸡村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由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实地测量,协调村与村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的纠纷以及征地、青苗补偿等工作。村“两委”干部利用晚上或周末的时间开展工作,召开工作会议上百场,找准群众阻力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让村民吃下“定心丸”,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及时协调解决难题
保障项目顺利建设
“旱改水”项目推进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啃的“硬骨头”,九龙镇委、镇政府、金鸡村党总支部坚持迎难而上,保质保量保安全保节点完成垦造水田建设任务。
泗围村是金鸡较大的自然村,有村民近4000人。“旱改水”项目涉及村前村后的土地、交通、水利、新农村建设等利益问题。在项目推进初期,这些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村民将进村的道路堵住,并提出16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作组主要负责人得知后,马上组织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和金鸡村“两委”干部成立工作专班进村办公,及时协调解决村民关心关注的问题,保证了项目的正常推进。
而另一条岭嘴头村与泗围村不同,是一条较小的自然村,村民长期外出务工。近几年,村民逐渐回流到村中生活工作,村中的公路交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但由于岭嘴头村与周边三条村的土地界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开展“旱改水”项目建设又会对村中道路交通规划产生一定影响,村民便产生疑虑。对此,金鸡村党总支部书记陈观水带领“两委”干部多次到岭嘴头村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向村民说明“旱改水”项目会对整村田间道路进行调整规划,会统筹解决农业生产、村民出行等问题。最终,村民的疑虑打消了,并表示理解与支持垦造水田的建设。
党员先行
坚守岗位推进项目
“旱改水”项目自推进以来,涌现出一批党员先进典型,他们为了项目的建设,日夜坚守工作岗位,用初心和使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担当。
金鸡村党总支部委员、村委委员陈树文,是村干部和村民眼中的“老黄牛”,为了推进“旱改水”项目建设,最终累倒在一线。去年5月开始,陈树文便担起对接协调垦造水田项目的重担,主要负责青苗赔偿、征地补偿等方面的工作。由于“旱改水”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今年年初还遇上新冠肺炎疫情,陈树文一边要做好防疫工作,一边要保住“旱改水”项目的春耕生产,身体便吃不消病倒住院了。如今看到丰收的金黄色水稻梯田,他感慨:“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党员罗镜明是九龙镇政府干部,主要协助镇政府负责跟进和推进金鸡村“旱改水”项目,年近60岁的他每天奔波在垦造水田项目的路上,协调处理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如征地补偿、青苗补偿、建筑物和附着物补偿、田地道路规划等,只要发现了问题,罗镜明总是不辞劳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九龙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九龙镇以农业和旅游业为支柱性发展产业,金鸡村“旱改水”项目的建成,将为九龙镇的全域旅游增添新亮点。九龙镇不仅要把这片土地打造成现代化农业生产区,还要将其作为九龙全域旅游和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区,加快该镇农业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文农旅融合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陈咏怀
通讯员李均均
新闻推荐
老党员许南生带头建立的河头村首家民宿产业。连片桑芽绿,山秀花诱人,游客络绎不绝,村民忙碌不停,一片欢声笑语……这是英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