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妇计中心儿科医生李美玲正在为一儿童看诊。
“李医生,我的小孩咳嗽好多天了,怎么办?”“医生,快给我儿子看看,昨晚开始有点发烧。”……进入冬季流感易发期,英德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科门诊里,越来越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就医,该科室主任、副主任医师李美玲忙得团团转,连休假日也返院看诊。
从医30多年来,李美玲因为工作放弃休息的次数多得数不清。她用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呵护着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贡献,得到许多患者及家属的赞誉、同行的认可,先后获评市妇计中心优秀科主任、英德市“最美医生”等称号。
全心全意守护孩子健康
“麻烦你先等一下。”笔者在英德市妇计中心儿科门诊见到李美玲时,她正在为一名年约五六岁的男孩看诊,孩子的妈妈在一旁不时回答李医生的问题。几分钟后,看诊结束,母子俩收拾东西准备离开。“还是要多注意孩子的饮食,目前要以清淡为主。”临出门前,李美玲不忘嘱咐几句。
笔者观察到,李美玲在看诊时对孩子问话都是轻声细语,回答家长的问题也比较详细清楚。“很感谢李医生,她医术医德都很好,每次我家孩子不舒服就来找她看病。”上述孩子妈妈告诉说,虽然遇上休息日,但李医生还是认真为孩子施治。
“没办法,孩子需要我,我也放心不下。”李美玲把孩子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有一次,一名家长焦虑地抱着发热数天的患儿从乡镇来求诊,当时下班时间已过,且那时门诊还没有设值班医生,患儿正高热并呻吟着。李美玲立即对其进行全身检查,暂无发现危及生命的急病,给予处理高热,做了必要的检查,并与相关科室沟通,及时出报告,后待患儿通过建立静脉通道,体温略有下降,呼吸趋平稳后,李美玲才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
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李美玲没有退缩,带领儿科门诊医生积极奋战在防疫一线。一天,李美玲接诊了一10个月大的患儿,其体温高达39.2℃,伴有咳嗽症状,询问流行病学史未发现有异常。李美玲悉心为其诊疗并争取病患家属的支持和理解,向主管领导请示,迅速联系上级相关部门进行紧急核酸检测,连续两次随访患儿退热情况,待其咳嗽好转,核酸检测报告阴性,李美玲心头的大石才缓缓放下。“当时什么都没想,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肯定是要救孩子。”李美玲说。
用心与患儿家长沟通
与其他科室相比,儿科面对的患者群体比较特殊,是一群十八岁以下的孩子。“孩子们尤其是年纪比较小的孩子,表达能力不是很好,所以就需要我们更加有耐心去了解他们的不适,并细心观察症状,才能综合分析出具体的病情。”李美玲总结道,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最关键要有“四心”,即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耐心以及要细心。
李美玲举例,比如很多小孩子经常睡觉鼻塞,家长带来看诊后,医生建议可通过进一步检查来判断是否患上肺炎,家长可能一开始会很抗拒,通过耐心解释之后,大部分家长都会表示理解,通过检查如发现问题也会积极进行治疗。“当然还是会遇到孩子家属不理解的情况,但是作为医生我们责无旁贷要告知情况,如果家长不接受,我们也是很无奈。”李美玲说。
李美玲还提到,自己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孩子看病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用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等来缓解孩子紧张不安的情绪。多年来,李美玲坚持严谨认真、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也得到了很多患者家属的认可,送来鲜花或者锦旗致谢。
原本,已到退休年龄的李美玲可以申请退休,在家过上悠闲日子,但是基于目前儿科医生的紧缺,李美玲还是主动留下来,继续为孩子们的健康出力。“现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基层医院儿科医生还是很不足,希望能有更多的医生加入这个行列,共同守护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李美玲呼吁。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邓文燕
通讯员何珞祺
新闻推荐
“纳言楼”抢修重建成功,村民举行庆典。通讯员供图南方日报讯(记者/陈咏怀通讯员/吴权瑞)11月28日,英德市横石水镇横岭田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