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未来省职教城在校生规模将超20万人,广清城际将成为清远和大湾区之间人才流动的“大动脉”。梁素雅摄
■编者按
11月30日,广清城际(花都站至清城站)、广州东环城际(花都站至白云机场北站)两条线路开始运营,广州、清远两地市民进一步享受到广清一体化发展红利,通行更加方便快捷。
广清城际是广清一体化的标志性工程。从8年前的一纸规划到今天,广清两地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同步推进,逐渐呈现出新的态势。
站在新的起点,广清城际的开通将给清远带来什么?如何用好这张城市竞合的“入场券”?即日起,《南方日报·清远观察》、南方+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城际列车呼啸而来,广清两市的时空距离也随之拉近——广清半小时同城生活正式开启。
“这有助于清远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并将之转化为竞争优势。”广东省社科院清远分院院长、清远市社科联主席刘国华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广清城际(花都站至清远站)的开通,是广清一体化、广清融合发展的重大标志,同时也是透视广东区域发展的一扇窗口。
作为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清远与广州相距不过60公里,但长期以来给外界的印象是“粤北山区”。如何用好自身资源优势承接广州辐射,是摆在清远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
如今,广清城际从一纸蓝图开进现实生活,成为首条连接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城市的轨道交通。在这条“大动脉”上,广清两市将如何演绎更多“同城故事”,值得期待。
●南方日报记者苏晨
策划/统筹:张锦标魏金锋
动作频频
加速驶入轨道交通赛道
广清城际(花都站至清城站)全程38.2公里,快车用时约16分钟,普通车用时约33分钟。在花都站,还可换乘广州东环城际和广州地铁九号线前往白云机场、广州北站。
今年以来,清远加速驶入轨道交通赛道,全市多个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一线捷报频传。9月,清远磁浮旅游专线正式铺轨,预计今年底实现主体工程全面完工;数日后,广清城际北延线开工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获批后,大湾区首个开工的城际铁路项目;广清永高铁项目则获得700万元前期工作经费,并进入国家层面规划。
除轨道交通外,目前清远对接广州的高速公路有4条,另有汕湛高速、佛清从高速北段、广连高速在建,计划于2021年全部建成通车,届时清远将有7条高速公路双向42个车道对接广州。同时,北江航道不断扩能升级,3个通用机场建设提上议程,清远不断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水陆空”立体网越织越密,广清交通一体化格局进一步形成。
交通建设的升温,在经济运行数据里有迹可循。近年来,清远交通建设投资规模持续高位运行,2019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14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29%。
梳理近期清远交通建设的动向不难发现,轨道交通正在成为优先级。轨道交通包括高铁、城际铁路、地铁等形式,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交通设施本身的运输效率上,同时还能促进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影响经济发展。
纵观中国城市的发展,轨道交通的价值已被一一印证。2007年底广佛地铁全面通车,依托地铁的便捷通勤,广佛两市在交通互联、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产业融合发展和社会融合一体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同时也催生了全国唯一的“双万亿”同城化城市组合。
如今,广清城际通车为广清一体化按下“加速键”,清远将如何用好这张城市竞合的“入场券”,备受社会关注。
用好资源
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
在广清城际沿途的土地上,商业迹象已经萌生。
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集美云曼田园综合体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火热,多个游乐建设项目已经初具雏形。距离园区5公里,便是广清城际龙塘镇。
“项目计划于元旦前对外开放,后期还将针对佛清从高速、清晖南路建设进度,开发建设园区二期。”谈起广清城际的开通,园区负责人语调振奋,希望能为景区带来更多客流。
借此机遇,龙塘镇还加快推进清远鸡现代产业园建设,已完成5050万元投资,预计将于近期投用。运营后,可实现年产1000万只清远鸡屠宰保鲜加工和150万只食品深加工产能,助力更多清远鸡走向大湾区餐桌。
龙塘镇以北的横荷街道,虽然并未与广清城际为邻,但同样受益于轨道交通红利。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交通便利了,能够吸引更多人才和投资者。”广汇国际钟表产业城相关负责人黄爱武说。他表示,清远有良好的区位、生态、旅游条件,钟表产业城将以钟表产业为核心,带动其他时尚产业入驻,打造成为“钟表时尚新城”,让游客坐着轻轨来旅游、买手表。
广汇国际钟表产业城是一个集钟表设计、研发、制造、检测检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目前入园及意向企业达80家,其中大部分是广州、东莞、深圳的钟表企业。项目第一批厂房和招商大楼于今年9月正式封顶,目前剩余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
类似的故事枚不胜举。事实上,清远离大湾区近、发展空间大、生态条件好,一直以来是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排头兵。随着广清城际开通,清远正进一步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用好广州及其他珠三角地区的资源,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制造业蓝图翻新篇的同时,清远的旅游业也被寄予厚望。与广东省其他轻轨路线不同,广清城际带有丰富的旅游元素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古龙峡景区、银盏温泉、清远长隆……城际轨道将一个个旅游景点串联成观光“热线”,对广州人来说,北上清远泡温泉、品生态将成为生活常态。
“清远旅游业正积极做好游客接待准备,包括旅游线路、美食、住宿等多个方面。”清远市旅游协会秘书长张秀莲建议,在节假日增开广清城际班次,增加城际站和景区之间的旅游公交线路,进一步激活用好旅游资源,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先行探路
加快破局区域发展不平衡
作为首条连接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城际轨道,广清城际不仅为广清一体化按下“快进键”,更对广东破局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翻看广东地图,粤东、粤西、粤北与珠三角边界明确、泾渭分明。这种划分不仅是地理上的划分,还有经济差距上的划分。目前,广东经济总量的80%左右集中在珠三角城市,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2个市只占约20%。区域发展不平衡,成了长期以来限制广东发展的短板。
对此,广东不断探索构建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探索打造城市群、都市圈,并以交通为一大关键抓手,强化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城际铁路缘何肩负起区域发展的使命?众所周知,城际铁路解决的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发车密度通常公交化,远远高于普通高铁,是“跨城通勤族”的出行首选。而未来城市发展的重心是现代服务业和知识经济,其“经济血脉”是人流和信息流,而非货物。城市群内部要实现各种要素流动,城际铁路是不可或缺的。
广东深谙城际轨道的重要性并持续发力。今年8月,《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目标直指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根据批复,广东将规划建设13个城际铁路和5个枢纽工程项目,总里程约775公里,形成主轴强化、区域覆盖、枢纽衔接的城际铁路网络,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的交通圈。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广清城际北延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批复后,第一条开工建设的大湾区城际铁路项目。该线路自清城站引出,一路北上延伸至省职教城,计划于2024年底全面开通运营。届时,省职教城在校生规模将超20万人,广清城际将成为清远和大湾区之间人才流动的“大动脉”。
当然,在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中,还有思考的空间。刘国华表示,要实现城市之间交通互联互通,还需着力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以更高站位统筹优化配置交通运输资源。他还建议,城际轨道要加强与中心城区的连接,增强百姓出行幸福感、获得感。
■声音
省社科院清远分院院长、市社科联主席刘国华:
广清城际开通有助清远比较优势再提升
“广清城际的开通,有助于清远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并将之转化为竞争优势。”近日,广东省社科院清远分院院长、清远市社科联主席刘国华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他认为,清远区位优势明显,一直是广州的“后花园”、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核心点,并且生态、旅游、农业、职业教育等资源丰富,有率先“入珠融湾”的基础和条件,与其他粤东粤西粤北城市相比,能够更好地承接广州的辐射带动和城市功能外溢。
不过,光有比较优势还不够,如何主动创造、衔接融入条件,是摆在清远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近年来,清远坚持交通先行,积极打造以高铁和城轨为主导的快速轨道交通客运体系,北江航道不断扩能升级,通用机场建设也提上议程。
“区位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看是哪种交通工具,在什么路上走。”刘国华表示,当下轨道交通正逐渐取代高速公路,成为经济地理的主动脉,在推动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此意义上,广清城轨的出现可谓正当其时。
城际铁路是城市群高度集约化、同城化的产物。与高铁相比,城际铁路打通的是都市圈内城市之间的联系,能更好地满足市民跨城通勤的需求。并且,广清城际采用公交化运营,直接刷卡入闸,这种灵活性和便利性,是过去武广高铁时代清远所没有的,将为广大“广清候鸟”带来福音,为两地市民生活创业、经济往来创造更多交通便利。
在认为广清城际为清远新时代发展架起通衢的同时,刘国华还提到了广清城际开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推进广清一体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对超出清远概念的较大地区的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有利。”
他还对近期学界所讨论的“广佛清”概念很感兴趣,认为这一概念有形无形地把广佛清比较紧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广清城际开通,将使三地之间更具融合性和互补性。“这个概念要多说、常说,使民间舆论成为社会发展的一股内生力量。”刘国华说。
新闻推荐
清城区举办技术现场会传授秸秆综合利用方法;宣传深入到村、到户、到人 全面禁止露天焚烧 打好蓝天保卫战
清城区加强禁止露天焚烧巡查工作,实现到村、到户、到人。南方日报记者曾亮超摄“露天焚烧造成环境污染,是一种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