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街(小街道,大观点)
受今年首场寒潮影响,全市气温从14日起遭遇“断崖式”下跌,在雨水的加持下又湿又冷,一夜入冬。农业部门建议,成熟的果蔬等农作物要及时抢收避免冻害;医生提醒,温度骤变会加重心脑血管病情,患者要保暖和观察身体状况;市场的果蔬因低温原因有所上涨,服装店的防寒衣物也突然变得紧俏;救助站和交通管理等部门紧急实施应急措施,确保有需要的人员得到救助,确保道路安全畅通。(12月16日《清远日报》)
清远今年的首场寒潮,来得有些突然,打了很多人一个措手不及。对于普通的市民来说,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小,无非就是减少外出活动的时间和频率,同时增加保暖措施即可。但是对于农业生产、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以及道路运输来说,寒潮的影响往往会比较大,如果不能做好安全应对措施,就可能引发很多问题,包括安全生产事故,包括农作物的经济损失,危及流浪乞讨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等等。
安全为重,民生为本。为此,清远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已经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各种措施、启动应对预案,确保安全和民生。寒潮降温对不同领域带来的影响,显然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针对不同的领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才能把灾害和损失降低到最低,也把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目前来看,寒潮主要对三个方面的影响值得引起我们特别的关注:一是农业生产领域;二是道路交通领域;三是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
寒潮过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往往比较大,为此清远市农业农村局也及时作出了提醒,建议农户或农业企业,尽快对进入成熟期的农作物进行采收、抢收,避免受冻害影响,保障鲜果、蔬菜供应,提高经济效益,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对于花卉苗木和果树要及时施用过冬保暖肥,注意抗寒灌水。同时加强对畜禽棚舍的安全检查,仔细检查畜禽棚舍有无漏洞,及时把栏舍漏风的部位堵严。其实对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朋友来说,对于预防寒潮影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般情况下不会遭受太大损失,反倒是最近几年很多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可能会因为缺乏经验而导致农作物或养殖禽畜受损,这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降温天气对交通运输业影响较大,尤其是清远北部市县,可能会出现道路结冰的现象,如果预防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尤其是现在到了年底,不管是运输货物的车辆还是客运车辆,都比平时更多,也就更加需要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道路交通的顺畅、安全。目前,二广高速已提前储备融雪剂420吨、13000余个交通锥、防寒服200余件、防滑链200余套等应急保障物资;除此之外,1台涡喷车、7台狂风吹雪车、2台融雪剂自动撒布车等22台抗冰抢险车辆,以及200余名抗冰抢险工作人员随时待命应对道路结冰。
如前所说,寒潮降温,对普通市民带来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对于流浪乞讨人员来说,则可能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危害生命安全。为此,民政部门一定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筹备防寒保暖物资,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加强对清远街头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正是为了保障救助对象健康权益、安全过冬,清远市救助管理站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提前行动,积极谋划,在12月初购买了防寒保暖棉鞋、保暖内衣、防寒棉大衣等一批防寒过冬物资,防寒物资保障充足。
此外,为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在寒冷天气及时得到救助,清远市各救助站继续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增加街面巡查次数,重点对广场、桥梁底、车棚、拆迁废弃房屋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露宿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我们也要看到,救助管理站人员力量有限,在巡查过程中难免会造成遗漏,所以希望广大清远市民也能够发扬守护相助的精神,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发现身边有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积极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目前市救助站已经建立24小时值班接待救助制度,市民如果发现需要救助的人员,可以拨打救助电话,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往进行相关救助工作。
首轮寒潮已经到来,接下来可能还会有寒潮乃至更为极端的天气,希望从政府到市民,都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采取有效的措施,安全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郑向浩
新闻推荐
本报大型采访活动首站走进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清远“鸟巢”已封顶 明年底现“完全体”
12月16日,鸟瞰正在建设中的奥体中心。(记者邱炜民摄)扫码看视频1版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