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人医医护人员为患儿实施儿童纤维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通讯员供图
南方日报讯(记者/焦莹通讯员/朱荣敏)自今年3月,“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英德市人民医院儿科应用于临床以来,已经收治多例被花生米、葵花籽等坚果类食物卡到支气管的患儿。12月15日,英德市人医又为一名患儿取出了卡在支气管的花生米。
在石牯塘镇一个普通农家里,一名一岁半的男童在玩耍时被奶奶喂食花生米,后哭闹不止,并出现呛咳、气喘等症状,家人将其抱至当地卫生院就诊。医生听诊发现,患儿双肺呼吸音不对称,右肺可听得到喘鸣音,建议家属将患儿尽快转到英德市人医治疗。
12月14日,患儿被送至英德市人医儿科,医生给患儿进行了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患儿右主支气管有异物存在可能。医生与患儿家属充分讨论后,家属同意手术取异物,挽救患儿生命。患儿经过了一晚的禁食准备,医生、护士也连夜准备手术器械用品相关物资,次日清晨便护送患儿至内镜中心实施儿童纤维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
在医院儿科、内镜中心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下,为患儿成功取出指甲盖大小的花生米。12月19日,医生对手术后的患儿进行第二次检查,显示异物已经完全取出、无残留,原气管里的包裹异物的肉芽组织已有吸收,患儿得以康复出院。
医生提醒,春节将至,不少家庭备有坚果类如花生、瓜子、核桃等应节食品,但因为儿童咀嚼能力弱、会厌软骨敏感性差、喉的防御反射功能不健全,在吃此类食品时,如果发生惊吓、哭闹,可能将没有咀嚼碎的食物吸入气管,建议不要随意给儿童喂食此类食物。
据了解,从今年3月份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英德市人医应用于临床,每月约有20例患儿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而许多慢性咳嗽、喘息等患者也找到了病因。该项技术的引进,结束了患儿须辗转广州救治的历史,为减轻患儿痛苦、赢得救治时机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闻推荐
老门楼孤立,象征着村门。(潘伟摄)水井边立尊石像,民间叫“井神”。(潘伟摄)陈氏宗祠精美的木雕。(潘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