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发展格局下迎内循环机遇,连山民族地区如何把握机会,通过文旅融合等路径,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12月20日上午,“民族地区文旅融合与乡村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连山南岭书院举行,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和省内专家学者共同为清远、连山实施乡村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研讨会由广东财经大学、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省农村经济学会代表和特约嘉宾、连山有关部门、高校、农业农村部门等近60人参会,专家学者们结合各自所长,就民族地区文旅融合与乡村高质量发展主题探讨发言,会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主办方表示,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连山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冲击,文化旅游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尤其严重。县委、县政府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帮助涉文旅企业纾难解困,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业复苏振兴。今年国庆期间,全县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1%、92.4%,充分展现了连山文化旅游的强大韧劲和巨大潜力。希望借此机会,通过各位专家为连山把脉问诊,分享学术成果,为连山实现高质量发展出谋献策,助力连山早日实现小而美、小而富、小而强的美丽边城的目标。
活动期间,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与蒙峒村举办了“高校+乡村”协同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签约仪式。
采写:记者黄馨通讯员熊飞
观点
目前广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非常“火”,但今年受疫情影响,长线旅游产品下滑,短线周边游产品上升成为后疫情时代旅游市场新格局,远离拥挤人群与大自然接触的乡村旅游势必成为行业复苏的主力军。要发挥优势,讲好故事,打造有连山特色的乡村旅游;加强协同、共享,抱团连片发展,做大做强;加强宣传,尤其利用“互联网+”模式,利用好线上+线下网红、直播、抖音、微信、朋友圈、拼多多及大众点评等相关平台;打绿色牌,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农村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万忠
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梅古村为例,提倡守正创新发展方式。即生态从洁化、绿化提升为文化、美化;产业从农本、文本向商旅提升;社会从家庭尊老爱幼,拓展到融入社区中心、居民游客交流;文化从蒙峒古村文物保护、民俗活化提升到价值精神传承;治理从党政自上而下领导、管理、服务,提升为村民自下而上自治。至于如何创新,发展“变体、衍体”,则可原创部分项目如研学基地营地、壮瑶康养中心、山楂产业;同时改创部分原有项目,如11家民居变民宿打造升格由田园变公园(如山楂农业公园)、社区中心等。
———广东财经大学岭南旅游研究院暨规划设计院教授刘少和
民族地区文旅融合与乡村高质量发展,应当打好“民族、生态和湾区”三张牌,主动入珠融湾,通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形成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新格局,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秘书长、广东省扶贫开发研究院院长钟韶彬
新闻推荐
◆月如钩读完亚明先生如珠似玉的诗篇,心有所动。无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他的老友王瑞来教授撰写的序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