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增虎
陈秉钧
观展的市民。
邵增虎油画作品《柴堆》。
邵增虎油画作品《浮光》。
参展的青年画家高洁作品《游戏》。
参展的青年画家杨平作品《卢屋》。
观展。参展画家介绍
邵增虎
1937年出生于安徽省绩溪县,196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62年至1998年为广州军区画家,“伤痕美术”领军人,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油画艺委会主任,广东省油画学会主席。
出生于安徽的邵增虎,与画画结缘的故事颇为偶然。
1954年,邵增虎初中毕业,到在武汉工作的大哥那里玩几天。偶然看到墙上张贴着中南美专附属中学的招生广告,决定报考试一试,没想到竟顺利被录取了。
由于邵增虎对色彩比较敏感,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油画专业。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毕业时,邵增虎自我感觉在班上也就属于中等水平。“不过,虽然我领悟东西很慢,但我还是很愿意不断去领悟,不断地努力,像蜗牛一样慢慢前进。”邵增虎将自己的创作过程,定义为“笨画”,而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在人物画创作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1962年,邵增虎被分配进了广东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工作,很快就下派到沿海地区体验生活。造就了他的成名作《螺号响了》———画面上,一位背着孩子的年轻妈妈,抄起钢叉跨出大门走进茫茫夜色中。作品入选1972年全国美展,并且被广东美术馆收藏。《农机专家之死》,则让邵增虎一跃成为“伤痕美术”的领军人。
长期以人物画为主题的邵增虎,却在退休后毅然决然地转向,完全抛却人物画创作,从此只为“山林”狂。
“既然退下来,就希望和社会拉开距离。风景画能让人宁静平和,身心愉悦地去享受自然之美。我从小生长于乡村,对山山水水也的确充满了热爱。很多人问我为什么画那么多牛?就是因为我从小经常去放牛。有感情的东西就容易画好,没有感情的东西,硬是在那里摆弄,难以打动自己,也难以打动别人。”邵增虎说。
20多年来,邵增虎坚持风景画创作。2020年7月,“尘土———邵增虎风景油画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展出邵增虎近期创作的风景油画作品46件,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土地的热爱以及真诚朴素的人文情怀。
陈秉钧
1941年出生,广东省美术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协会会员。2014年在英德开办英德仙湖333艺术馆,长期致力于顺德、英德两地的艺术交流。
12月29日,《艺海同舟———邵增虎、陈秉钧暨英德青年油画联展》在英德市文化馆开幕,著名油画家邵增虎、陈秉钧和英德青年油画家的作品同场展出。此次展览是画坛名家和本土青年画家的联合亮相,展出油画主题涵盖多种题材,有人物、风景、写实、写意等。
此次展出中,邵增虎带来了8幅以风景为题材的油画。在退休前以人物画创作著名的邵增虎,绘画重心在退休后从主题性人物创作转移到了风景油画,“既然要画风景,我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油画语言,和别人拉开距离,既要呈现油画的技巧,又要有油画的内涵。”在他的风景作品中,常常把司空见惯之景与物加以组合、提炼,从中发掘出大美,从山川、溪流、树林,一直到木头、石头、牛群等等,他都孜孜不倦地开掘。
"“我已经成为英德的长期居民了。”从2013年来到英德隐居山林起,邵增虎长期在英德定居、创作,他对英德的奇山丽水、优美风景非常赞赏,英德的优美山水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过去是在城里画大自然,总感觉有点隔膜;现在是在大自然当中画大自然,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比过去好得多了。”
与此同时,邵增虎也与英德本土画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与青年画家们长期交流并给予指导。在活动现场,也有很多油画家和爱好者前来,向邵增虎、陈秉钧等参展画家请教。
采写:记者毛远策
摄影:记者江元威
新闻推荐
预计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3亿元,年均增长7.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亿元,年均增长5%。41733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