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街(小街道,大观点)
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大扫除、备年货,但对于清城区凤翔养老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大爷大妈们来说,他们还在忙着一件事:探访洲心街辖区内的困难长者,为他们送去新春的祝福和关怀。(2月2日《清远日报》)
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又服务于各行各业,在当今社会的很多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存在感越来越强。但是很多人都知道,不管是大型的会议、活动、运动会,还是日常维持交通秩序、整治环境卫生,参与的志愿者都以年轻人为主,比如大学生就是志愿者队伍的重要来源。
然而清城区这个凤翔养老志愿服务队却显得有点与众不同。这支在去年6月才成立的养老志愿服务队,目前有72名志愿者,年龄从55岁到72岁不等,大部分在60至65岁之间。换言之,年龄大,成为这支养老志愿者队伍的最主要的特点,但现在看来,也未尝不是“亮点”所在。
这支志愿者队伍之所以叫养老志愿服务队,就是因为他们虽然也算是老年人了,但服务的对象,则是比自己更老的老人,以及那些因为患病失去行动能力的老人和困难家庭的老人。在日常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他们不但会给有困难的社区长者、老人送上各种慰问物资,而且还会通过自己掌握的各种技能,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服务,包括一些家政服务,理发等等。
年轻志愿者胜在年富力强,但是也往往由于学习、工作太忙,而没有太多时间参与志愿活动,提供志愿服务。而对于这些老年志愿者来说,在这方面却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他们基本上以退休人员为主,同时身体还硬朗,所以相比于年轻的志愿者,他们的时间更宽裕,更自由,可以有效保证各项志愿活动的连续性,弥补了年轻志愿者所存在的不足。
前几天,四川成都某个社区组织退休老人担任“共享奶奶”,专门负责社区双职工家庭孩子上下学的接送,放学后的照顾、辅导作业等等,就得到了当地居民的高度肯定。这些“共享奶奶”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老年志愿者,他们提供的就是一种志愿服务。
而清远这个社区的养老志愿服务队,也是同样的道理。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些老人本来应该是享受年轻志愿者所提供的各种服务的,现在却成为了志愿者为他人提供服务,是不是有什么不妥?其实不然,这些老人在为他人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但得到了满足感,收获了成就感,而且还锻炼了身体。更加重要的是,通过集体性地提供志愿服务活动,他们的晚年生活也得到了充实,排遣了退休生活的孤独和寂寞。所以说,老年志愿者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我。
尤其是对于今年这种情况,很多“空巢老人”的子女因为疫情防控而没有回家过年,那么这些“空巢老人”也就更加需要现实中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抚慰。而养老志愿服务队的老年人,就可以为这部分老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志愿服务。进一步说,这些养老志愿服务队里面的一些老人,本身也是“空巢老人”,所以他们在过年期间集体参加志愿活动,也就具有了一种抱团取暖的意味。
鉴于以上种种,我们更需要给老年志愿者发挥“余热”更多的重视,在老年人群体中培养更多的志愿者,发掘更大的潜力。现在清城区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清远其他地方,也不妨向清城区进行借鉴学习。
□章台林
新闻推荐
■凤鸣路(走过,路过,不放过)如今,随着绿色出行的普及,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出境率越来越高。有些非机动车主认为自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