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彬到村民家中走访。南方日报记者汪棹桴摄
最近一段时间,清远市源潭镇大龙村党委书记吴志彬一直忙着招商引资,他希望能引进一家企业,在大龙村里再建设一座旅游度假村,帮助村子在产业升级的路上再迈一步。
吴志彬是大龙村里走出的大学生,12年前,他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与繁华回到家乡,扎根基层。12年来,他立足基层岗位,推动当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到基层遇挑战
12年前,在深圳工作的吴志彬接到了一通来自大龙村的电话,电话那头的是大龙村村支部书记温建群,电话里,温建群询问他是否愿意回到家乡担任一名村干部。彼时的吴志彬刚从大学毕业,顺利入职了深圳一家会计师事务所。
回到老家,不仅意味着要从繁华的大城市回到农村,吴志彬的收入也将锐减。最终,他父亲的一通电话让他下定决心。“我老爸说,我在大城市赚再多钱,也比不上回到村里,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
回到家乡的吴志彬,成为源潭镇第一名大学生村干部。首先迎接他的却是村民们的不理解。“读了那么多年书,好不容易考出去,最后却回来当个农民,是不是傻了?”
刚刚接触基层工作的吴志彬很快遇到挑战。到村里不久,两个自然村的村民因为矿藏原因起了争执,吴志彬被喊到现场解决争端。
原来是两村都在开采同一片矿藏,但是地面上原本明晰的村界经过几次开采,早已模糊不清,于是双方都指责对方挖过了界。面对着怒气冲冲的两伙人,吴志彬好说歹说都不管用。
关键时刻,老前辈温建群来到现场,她好言宽慰双方,然后让双方选好代表,一起去村委会里谈。两个村子本就是紧紧相邻,彼此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等到了村委会,大家伙的气也散得差不多了。最终在温建群的主持下,双方以栽种木桩的方式再次明确村界。
“很多时候吵架,他们不是不知道对错,就是为了心里的一口气,我们村干部去调解,就是给双方一个台阶下。”如今吴志彬再处理村民间的矛盾,已经驾轻就熟,还总结出不少经验。
物色新人返乡贡献
大龙村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地下矿产资源成了大龙村的主要经济收入。但是也存在一些乱开采、乱挖掘行为。吴志彬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抓好矿产资源管理,并逐步完善了矿口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年为大龙村增加收入300多万元。
在规范矿产资源管理的同时,吴志彬还在思考大龙村经济的转型之路。“不能只依靠挖矿为生,毕竟矿产资源总有挖完的一天。”在他的建议下,村委会将部分村集体所有的荒地、房屋整修后对外出租,每年都能从中获取一笔稳定的租金收入。
同时,吴志彬还充分发挥大龙村生态环境和地理优势,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引入企业投资建设。大龙村原本有一片引进企业建设的果园,但是因为遭遇自然灾害,果树大面积死亡,企业也失去了继续经营下去的动力,向村委会提出转让的想法。
吴志彬积极引入新的企业,在原址上投资建成了柏嘉果园。对于这个新的果园,他有自己的想法。“继续种果树、卖水果,这还是第一产业,必须向第三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在他的推动下,果园的经营者建设了观赏性的鱼塘、各种特有植株的观赏区、自然教学互动区、供游客使用的基础设施等,将其打造成为了一片自然观光旅游区,不仅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也为村集体增加收入。
这两年,大龙村还以创建美丽乡村为契机,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逐步完善村中基础设施。2018年,大龙村建成了一个面积约18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大大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
此外,村委会还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等级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的村小组进行奖励。目前,大龙村已有35条自然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已通过验收22条。
最近,吴志彬又开始从大龙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中物色人才,并成功邀请一位大学生从广州返回大龙村担任村干部,就像他当年那样。“年后他就会来村里上班,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回农村,建设自己的家乡。”
南方日报记者汪棹桴
新闻推荐
■凤鸣路(走过,路过,不放过)“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是除夕之夜最温暖人心的习俗。今年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