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两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在樱花下合影。
去年春天,樱花盛开,全国4万多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抗疫最前线,从病魔手里抢救生命;今年春天,樱花再开,武汉大学设立“抗疫医护赏樱专场”,向全国抗疫医护人员发出邀请,欢迎英雄回“家”。
近日,武汉大学举行欢迎仪式,开启为期两天的赏樱专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抗疫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登记预约赏樱,这其中就有来自清远的9名首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以及他们的家属。
浪漫的樱花树下,医护人员笑颜如花,留下一张张合影,祝福武汉的明天会更好;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里,装满了回忆: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那些令自己感动的瞬间,都化成今后前进的动力。
武汉大学还准备了特制纪念章和樱花地图送给英雄。据悉,今年,部分医护人员未能回到武汉赏花,武汉大学表示,一定会兑现连续三年设立“抗疫医护赏樱专场”的承诺。
援鄂医疗队队员罗怡斯
这座城市恢复了繁华和活力
这次重回武汉,罗怡斯带上了丈夫,一起去武大赏樱花,“很震撼,樱花大道很漂亮。”
罗怡斯是清远首批援鄂医疗队副队长,她是方舱医院精明的“管家婆”,为了让前线战友安心打仗,她每天起早贪黑接收分配防护物资,尽力保障舱内人员“弹药”充足。
去年,在方舱医院,罗怡斯被分配到医疗物资应急调配部,负责每天接收中央调配的医疗物资和企业捐赠的物资。虽然是个后勤部门,但是工作压力一点也不比前线少。
从早上8时到晚上8时,从搬运物资到清点物资,再根据方舱内的需求进行调配,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既有周密细致的极高要求,更有对体力的巨大考验。
再次站在武汉的土地上,罗怡斯非常激动,“去年很紧张,路上几乎没人,这次回来,感觉武汉恢复了繁华,城市充满了活力。虽然当时很辛苦,但是换回了这个座城市的繁华,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走进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罗怡斯看到去年战斗过的地方,床位,还有一些简单的用具都还摆放在原来的地方,而场地却是空空荡荡的,她感慨万分。她们在一名康复患者徐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方舱医院,并由徐老师带着一起跳起了广场舞。眼前的欢乐场景让罗怡斯红了眼眶:“证明她的身体和生活都一样,恢复了健康,真的很感动。”
援鄂医疗队队员岳红梅
樱花是武汉经历风雨后再现的“彩虹”
在重回武汉的途中,岳红梅心情很复杂,想到了去年援鄂的点点滴滴,也想到了这座城市的遭遇。当岳红梅抵达武汉后,她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信心和力量,“如今的武汉很繁华,生机勃勃,证明了我们曾经的坚守是值得的。”
去年,为积极发挥中医药在抗击疫情方面的特色优势,广东援鄂医疗队特地成立中医诊疗专家组,实现诊疗过程的中医药全覆盖。岳红梅就是中医专家组中的一员。除了管床诊疗,她还将中医的辨证施治原理和应对疫情的效用介绍给舱内病人。
岳红梅所在的C舱有400多名病人,由4名医生负责,也就是说,每个医生要分管100多个病人,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第一次入舱,岳红梅查完房便将手头的病例全部整理了一遍,记住每名病人的病情、用药及诊疗方案,等到再次上班时,她已经能叫得出病人的名字,并将病人和病情对上号。
这次武汉之行让岳红梅感悟最深的还有重遇战友。“有四川的、有新疆的"战友",难得的相聚机会,去年大家都是戴着口罩见面的,现在可以以一种生活的形象重聚,大家都判若两人。”
这次到武汉之前,岳红梅一直听说樱花很漂亮,但也只是听说,这次在武汉大学看到了成片的樱花,她被震撼了,“这就是风雨过后见彩虹。”
援鄂医疗队队员何圳
兑现与妻子的承诺一起去武汉赏樱花
何圳与妻子同是清远市人民医院的护士,2020年疫情之初,两人曾说好一起报名,但何圳希望妻子留下来照顾孩子,偷偷“抢”报了名。
驰援武汉20多天,何圳每天都坚守在“脱衣班”,主要工作是帮助队友脱好防护服,这看起来是个不起眼的小工作,但是每名队友都离不开。脱防护服的时候,如果操作不合规范,就容易感染。
“为每一位队友安全地脱下防护服,就是我们的工作。”何圳说,如果说队友是驰骋沙场的战士,那他们就相当于后方扎实的大营,给前方浴血杀敌的战士一个安全的家,也是战士最后的防线。
援鄂期间,他多次跟妻子承诺,待武汉“重启”,春暖花开时,他们一起去武汉赏樱花。这次,何圳终于兑现了承诺。
何圳带着妻子马嘉琳走进他曾经在方舱医院工作的“脱衣间”。在这里,何圳曾守护着进出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马嘉琳看到何圳曾经坐过的椅子和椅垫,感慨万分。他们约好,如果有时间,每年都要去一次武汉,希望一直记住曾经的坚守和信念。
援鄂医疗队队员林家铭
武汉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林家铭清晰地记得2020年2月9日晚上抵达武汉时的场景:马路上没有车,也没有行人,整个城市似乎被按下了暂停键。今年,当林家铭抵达武汉时,是凌晨2时,武汉市里车水马龙,生机勃勃。“援鄂期间,我曾想象过武汉重新按下播放键的场景……对,就是眼前的景象。”林家铭说。
去年,进入武汉方舱医院,注重形象的林家铭改变了,入了舱,帽子、口罩一戴,每天穿着近10个小时的防护服,高挺的鼻梁被压得破皮通红。林家铭潇洒一笑说:“就算破相也不怕,重来一次,我还想过这样滚烫的人生。”
援鄂期间,林家铭把情意诉诸纸上,给女友杨晓敏写了一封情书:“等疫情结束,我安全回去之后,我们就结婚,带你去你一直想去的地方旅游,带你来这座英雄的城市看看樱花、吃吃热干面。”
“武汉人民都非常热情,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这次回到武汉,林家铭吃上了一碗新鲜出炉的热干面,看到了武汉大学樱花盛开的美景,实现了去年许下的愿望。令林家铭遗憾的是,没能带上妻子杨晓敏一起到武汉,“只能明年再带她来一起感受了”。
援鄂医疗队队员刘峰
齐心协力共同抗疫的精神值得铭记
刘峰是清远援鄂医疗队中第一位进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开展救治的医生。在这里,他留下了不少深刻的回忆。
在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每名当班的医生都分管着10多名患者。每天进舱交接完班,刘峰开始查房,了解患者病情,查看化验单和影像资料,询问他们的临床症状,根据不同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刘峰介绍,除了给患者答疑解惑的医患微信群,C舱的组长还牵头建了一个包括进舱医生和舱外医疗组的群。值班的医生会负责把患者的病情变化通过舱内的手机上传,及时和舱外的指挥部取得联系;舱外医疗组则将几百名患者的影像和检验报告整理汇总,让舱内医生可以随时查看,心里有数,开方神速。
面对全社会对医护工作者“最美的逆行者”“时代英雄”的赞誉,刘峰说,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者的职责和使命,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有医护人员,“我们不伟大,只是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承担医者的责任”。
故地重游,刘峰没有过多的缅怀,更多的是在感受这座城市原来的魅力。
“把患者治好了就行,大家的生活都回到原来的轨迹就是最好的事情。”刘峰说,“能去武汉就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证明这座城市已经恢复了。”他还认为,武汉值得反复多次去,因为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抗疫的精神值得一直被铭记。
援鄂医疗队队员黄华英
给儿子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在清远首批援鄂医疗队中,黄华英有着“诗人护士”的美誉。去年,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战场”上,她利用休息时间写下不少诗歌,用诗的语言抚慰了患者和战友的心灵。
“昨天执甲沉重,今天轻装重游。成功逾越寒冬,喜迎笑靥如樱。”此次重返武汉,黄华英再次用诗歌表达自己百感交集的心情。
这次,黄华英履行与7岁儿子小晋的约定,带上他一起回“家”。走进方舱,小晋对母亲战斗过的地方充满好奇。期间,小晋想上洗手间,黄华英告诉他方舱里没有卫生间,穿防护服时也不能喝水吃东西,“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当下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在这里工作最重要的是治疗和照顾病人,而口渴、肚子饿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等你长大就懂了。”小晋听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懂了,就像我当班长,也要带好头!”
黄华英认为这次重返武汉,让孩子深刻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祖国的强大。“这段经历不仅是我一生的财富,经过时间的沉淀,相信也将成为我孩子的财富。”
文/图:彭可明何京鸿清医宣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光明新闻记者杨曦)记者从光明交警大队了解到,广东交警宣布广东省本月起推广互联网“学法减分”线上学习措施,驾照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