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校园,知识汇集之处,最重要的是在三尺讲台上,传授新知识,培育新人才,播撒新希望。对于汕头粤东明德中学而言,这是一种“天职”。践行职责,“明德”一直在努力。去年,市教育局批准“明德”增设小学办学。今年,在众人热切的期盼中,“明德传统文化小学部”如期而至。明德小学部将紧扣“文化立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传承国学经典,独树一帜推出“双语教育”;开展课后托管服务,缓解家长“接送难”问题,以人文环境提升师生幸福指数,让教育更有温度。
盛夏的鮀城骄阳似火,位于春杏路的明德小学部,绿树环抱,靓丽整洁。漫步校园,到处洋溢着一种向上、和谐、文明的气氛,让人顿觉清新凉爽。
暖心教育,用心立德树人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学校就是“起跑线”,明德小学部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成长乐园。“把孩子送到这里来读书,非常放心。”日前,记者在明德小学部采访时,遇到一位过来参观的家长蔡先生。蔡先生的儿子今年准备就读小学一年级,蔡先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认定了这所学校,“学校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孩子在这里就读,家长会很省心。”
当天,外校几位老师也慕名前来参观。在一间教室里,触屏电子白板,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和教学效率。老师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该校新购置的“国文能力提升系统”,该系统融合上万册古书中的经典内容,并经由知名主持人、漫画家参与录音、绘画、动画制作,不仅方便了老师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学校负责人唐宪生介绍说,明德创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成为优秀传统文化试点学校。根据系统内容,制定了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在明德小学部开办之初,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教育专家,奔走多个省市学习、考察,在深入了解各地优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为明德学子提供高端而精致的教育样式。学校负责人介绍说,“明德模式”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小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教育实现“千人千面”的梦想走进现实。
课后托管,解决接送难题
“放学了,孩子谁接送?谁照管?”一直以来,小学生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的不匹配,让“四点半难题”成为不少家庭的烦恼。不过这一烦恼,很快能得到解决了。明德小学部将启动“课后托管”服务,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每天晚上7点30分才放学,为学生和家长补上这段“时间差”。
“校内课后服务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家长不能按时来校接送孩子的难题。”一家长感叹说,校内课后服务让家长不再焦虑怎么接孩子放学,让学生享有丰富的课后活动。
唐宪生表示,传承文化、服务地方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四点半课堂”不仅补上了“时间差”,对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因材施教,传承国学经典
国学教育丰富了“明德”的校园生活,学生的各种活动都渗透着国学教育理念。润物细无声,国学文化的引导,国学知识的渗透,在培养学生顽强意志的同时,还教会了学生做人的道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据介绍,利用学生放学后、家长下班前的“时间差”,明德小学将以诵读经典、国学故事、各种兴趣班等形式开展课外辅导活动。学校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对特色课程进行整体谋划,将开办美术、书法、棋艺、声乐、舞蹈、器乐、武术、体育等兴趣小组。每天安排两节才艺兴趣班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选择。多姿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发展了孩子们的特长,培养了自信,推动了素质教育落地生根,也让学生遇见了最好的自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每天清晨,国学经典诵读之声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学生们坐姿端正、声音洪亮,按照“国文能力提升系统”的指引诵读国学经典。学校老师表示,以诵读为载体,大力弘扬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用经典浸润学生人生,让中国经典文化在明德校园扎根,在每一个学生心里开花。
小举传递大爱,小善滋养大德。明德构建了以人为本、温馨友爱的人文环境,让人人心中充盈着温情和归属感。采访中记者获悉,这个暑假,明德小学部可谓火了一把,学校管理层和老师们没有假期,除了接待慕名而来咨询参观的学生和家长,甚至还引来了俄罗斯老师过来交流合作。究竟外教老师过来作甚呢?请听下回分解。
本报记者 陈文兰 文/摄
新闻推荐
汕头市三医院结核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投用 解决结核病早期“诊断难”
本报讯(记者周敏)近日,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建成。新建成的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手段多样化、技术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