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猛”立体虾
▲翁纪平在向雅逸创研室汕大离退休老教师们讲解自己的拼贴画作品。
□ 本报记者 陈珊娜 文/摄
75岁的翁纪平,5年来,沉迷拼贴画,最近,他的拼贴画创作渐入佳境,甚至还有了可喜突破。翁纪平何许人?汕头一名退休贝雕设计师,也是一名在书画艺术中孜孜不倦的创作者,好玩,喜创新。这不,一尾虾,在“老翁”手中,从剪纸虾,到拼贴画,再到立体造型,由平面而3D,从纸中一跃而出,“活”了起来。
作品生动让人称奇
来到翁纪平家中,只见窗帘上夹着好几幅“新鲜出炉”的拼贴画作品,空气中似乎还飘着淡淡的胶水味。每一幅作品都极具特色,鲜活生动,抓人眼球,尤其是一幅立体虾画,青黑色的虾身呈现优美的S型,乍一看,就像从市场水盆中捞出来放在纸上一样,爪子蠕动,虾钳大张,虾须挥舞;仔细端详,才发现每个部位,粗如虾头虾身,细到触须,都是由杂志纸张立体剪拼而成,不由让人啧啧称奇。
翁纪平取出另外一幅自己早期的拼贴画“戏虾”,只见三条虾簇拥在一起嬉戏,另外一条虾却相向夹须举钳,对它们严阵以待,一松一紧,妙趣横生。翁纪平告诉记者,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虾,创作和绘画一样,万变不离其宗,也讲究构图、动态、色彩的深浅对比等。“比如虾在放松时,两条须是张开的,紧张时是收紧在两侧的,抓住动态,才能表现出生命力。”他说。一位汕头大学退休水彩老教授见了翁纪平的立体虾很惊喜,对他的立体虾爱不释手,并称其迈出了创新的一大步。
“迁想妙得”惊喜不断
“老翁”还有好几幅拼贴画新作,都令人眼前一亮。比如将在11月份参加汕头市老年大学展览的《蜈蚣舞》,是潮汕民俗系列之一。这一系列还有《英歌舞》和正在创作中的《划龙舟》等。潮剧的有《柴房会》、《白蛇传》等。这几天刚刚完成的《浮云游子情》和《碧海阳光北山湾》,也是他的得意之作。
《碧海阳光北山湾》,是因为翁纪平喜欢游泳,退休后更是经常和一群老朋友到海边去,沙滩上戏水的一幕幕印在脑海中,他就想创作出来。“其中,最难体现的是海浪,有时候想贴出脑海中的图,而作品呈现的效果反而超乎想象,这非常有意思,是惊喜,是"迁想妙得",很有成就感。”
《浮云游子情》也是妙得,动画《山水情》植根翁纪平记忆深处,左右他的审美趣味,所以有了一个在外漂流很久、今天想回家的老头,开着顺风船,一群丹顶鹤,归家的美好心情融于山清水秀中。疏疏密密,动静结合,底色互相掩映……作品完成后,“老翁”自己也吓了一跳,自己的经历、知识、情感,大量深层的、自我的东西,通过艺术表现出来了。
变废为宝收获满满
“除了虾,像鸟啊、昆虫啊,很多都可以进行立体拼贴创作。”据“老翁”介绍,创作立体虾,是这几个月的新尝试。而拼贴画,翁纪平已经有N年的脑海演练,5年的动手制作。他平时就喜欢收集报纸、杂志、年历、月历、照片等,甚至房地产宣传单、包装纸质材料,这些在他手中都能变废为宝,成为拼贴材料,并且呈现独具特色的肌理效果。“老翁”开玩笑说,也许“贴到你家的门牌号也不出奇”。贴好后,剩下的边角料也很宝贝,收存起来,说不定下次就用得上。
说起创作过程,“老翁”化身老顽童。他侃侃而谈,创作要求他平时多读书看报,了解前沿资讯,与时俱进。创作时,最先在脑海中构思,如果想不好,就先别做。有时一幅作品,没把握,会想很久。突然之间,福至心灵,灵感来就成了。酝酿到八九成,一般可以动手了,而在这过程中会产生奇妙变化。开始找杂志,撕杂志,撕一堆,材料备好,混混杂杂中的创作拼贴游戏就可以开始了。碎片化、打散、重组、讲故事……印象、抽象、具象、超现实,凡是能想象到的概念都可以应用于拼贴画的创作之中,创作空间大,每一幅作品又独一无二,不可复制。一幅拼贴画,他通常创作两三天。创作起来,废寝忘食,也乐在其中,目前创作的作品,满意的已积累了50多幅。
“在潮汕,应该还没人像我这样创作拼贴画的了!”翁纪平自豪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蓁)8月22日,2019汕马报名启动短短4个小时,5000个半马名额就被一抢而空,欢乐跑和亲子跑名额也于当日满员,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