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著名古琴家唐健垣演奏《梅花三弄》
古琴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自成一派,在潮汕大地流传不息,唐代韩愈在潮州任上曾写下了《琴操十首并序》的琴坛精品。如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精神生活的升华,古琴这一涵养心性提高素养的乐器也在鮀城“火”了起来。记者从潮汕琴会日前举行的成立仪式上获悉,该会将不定期举办公益音乐会,邀请全国各地名家名师莅汕传授技艺,为本土古琴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机会,共同将潮汕古琴艺术发扬光大。
名家名曲余音不绝
一支古老的曲,一位沉静专注而安详的演奏者,循着悠悠音韵,观众徜徉于古今时空。初秋夜晚的翰苑剧场,来自中国香港、广东、河南、江苏、贵州、广西等地琴家及潮汕藉在外资深琴人倾情演出,一首首悠远古朴、清新淡雅的琴曲让在场的观众大饱耳福。
在潮汕琴会成立当晚举办的首场古琴音乐会上,古琴艺术(岭南派)广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谢东笑以一曲《南风畅》拉开帷幕。琴曲前半泛音曲折往复,似乎在诉说着阴霾笼罩下万民心中的郁结,突然间,曲调粗犷,节奏铿锵,最终曲尾出现奋进的旋律,表现出万民同庆的景象。
名家林锐翰和高桂荣合奏的《平沙落雁》将音乐会推向一个新境界,贵州省古琴学会会长吴若杰的一曲《鹿鸣》抒情咏怀,让人沉浸其中。
压轴曲目是著名古琴演奏家唐健垣弹奏的《梅花三弄》,乐曲的淡雅恬静意境,让现场观众沉浸在梅花的高洁与清逸中,陶醉在梅花的婀娜和傲气里。一曲奏罢,余音不绝,令人回味不尽。
涵养心性提高素养
古琴是我国传统乐器中最古老的门类,历经3000多年,可谓源远流长。由于历史原因,一度出现传承断层,但作为中华文明重器的古琴却是一直断代不断史。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我国的古琴艺术入选第二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古琴开始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而真正掀起第一波古琴学习热潮是在2008年。据潮汕琴会会长林锐翰介绍,近十余年来,潮汕学习古琴的人越来越多,氛围浓厚,本地举办的古琴音乐会、雅集,场场几乎都是座无虚席。
时下,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古琴学习热潮在汕头市各个年龄人群中悄然兴起。林锐翰认为,当下掀起“古琴热”的因素有很多,但古琴能不断发展传承,最重要还是基于古琴自身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不过,林锐翰也告诉记者,虽然学古琴人多了,但是比起其他乐器,古琴还是比较小众的。“古琴易学难精,必须由感性的喜欢爱好升华为持之以恒的苦攻,传习有素,日新其德,才能领会其韵味。”
学习古琴既涵养心性,又提高文化素养。古琴的曲谱大多是古曲,基本上每首曲子背后都有一段历史典故,是一些文人高士思想情感的抒发,林锐翰说,弹奏即是修琴,修琴便要修身修心,提高自身素养。弹奏者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才能将情感融入到琴曲中,表现出宁静致远的艺术境界。 本报记者 杨舒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子海林鹏通讯员林霞)为严厉打击震慑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确保中秋、国庆两节期间食品安全,近日,汕头市公安局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