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9年底前,全市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50个工作日以内;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
日前,汕头市政府审议通过《汕头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对汕头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实施全流程、全覆盖改革。这是汕头市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统一部署,推动政府职能转向减审批、强监管、优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改革是经济特区的“根”与“魂”。40年的实践证明,是改革改变了汕头,发展了汕头,赋予了汕头源源不断的活力。新时代,汕头将继续把握特区“根”和“魂”,大力推动改革再深入,让改革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凝聚新能量。
●南方日报记者黄嘉锋
推进“放管服”改革
审批事项应减尽减能放尽放
自今年8月1日起,汕头市企业开办时间进一步压缩至2个工作日,其中企业设立登记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公章刻制和申领发票并行办理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
从原来的42天缩短到2天,这是汕头市市场监管、政务服务、公安、税务等单位打破部门界限,合力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实现开办时间全面提速的成果体现。
记者了解到,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化,只是汕头市强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审批事项应减尽减、能放尽放的其中一个方面。
汕头市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按照《第一批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具体事项表》,对其中涉及本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对应采取“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或“优化准入服务”四种方式进行管理,实施“照后减证”改革。除国家公布的前置审批目录(32项)中涉及本部门事项外,其余383项(省政府公布目录)中涉及本部门事项均列为后置审批。
在优化建设项目投资管理方面,推行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和行政审批“三集中”,启动试运行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设置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专区,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到施工许可核发审批时限压缩25%以上。
在提升办税便利化水平方面,优化141项征管类业务办理事项及流程,取消893项报送资料,7大类550项涉税(费)业务实现“最多跑一次”,477项办税事项可全程网上办,1134项涉税(费)业务可通过广东省电子税务局办理。
在不动产登记方面,努力实现企业不动产转移登记、变更登记、一般抵押登记业务当时办结,其他涉企不动产登记业务4个工作日内办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汕头市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以“最多跑一次”为导向,梳理办事事项和流程,推进审批过程标准化、数字化,推动“粤省事”·汕头频道在4月25日上线运行,实现政务服务“零跑动”和“指尖办理”。
截至8月30日,“粤省事”·汕头频道全市实名注册用户达578081人,上线469项政务服务事项,其中办理类281项,查询类188项,有401个事项实现“零跑动”,有效提升政务服务管理水平。
做大做优民营经济
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今年7月,汕头市超声印制板公司HDI全自动光板检测机、四线通断测试机等两票进口设备向汕头海关所属龙湖海关提出减免税申报,货值达到224.7万美元,仅用了5天便得到批复,减免关税达41.8万美元,大大减轻了综合经营成本。
这是汕头市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缩影。在推动改革再深入的过程中,汕头市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作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努力做大做强做优民营经济,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
记者从汕头市发改局了解到,一项又一项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措施正在展开,释放出一系列积极效应,有力支持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成立市县两级落实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分设“清理乱收费工作”“政策落实”等工作小组,全力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今年1至6月,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3.95亿元,有效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通过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免政策,上半年新增减税3.18亿元,有力支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施个税改革政策累计新增减税4.51亿元,惠及39.1万人,给广大工薪阶层特别是中低收入者带来减负利好。
聚焦小微企业迫切需求,在城区范围把小微企业低压接电容量由100千伏安提升到160千伏安,实现小微企业接电零成本,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将电网配套工程投资界面延伸到用电企业红线范围,2019年上半年为企业减少接电成本3654万元。支持符合条件客户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2019年上半年为企业减少电费5764万元,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开展政策性担保融资,着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贷款抵押不足、担保不足、财务不规范等问题,成立粤财普惠金融(汕头)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1.3亿元。目前,粤财政策性担保资金公司累计在保户数137个,在保余额4.25亿元,有效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断激发支持市场主体活力。
做好全省试点工作
力争营商环境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去年2月,省委将汕头市列为全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汕头市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深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律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15方面230项具体改革任务,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系统集成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任务。
为摸清全市营商环境建设现状和问题,汕头市在省内率先选择第三方评估机构,依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市营商环境展开深入全面评估,形成2017年、2018年营商环境评估报告,指出了问题不足,提出了改进方向,为持续优化汕头市营商环境提供了重要参考。
各级各部门围绕“试点方案”,结合汕头市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工作方案,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各项改革任务实施落地。
特别是,每项工作、每个目标都均落实了牵头部门和责任领导,建立台账式管理机制,让改革的目标、任务、措施、效果看得见、摸得着、可衡量、可考核,为改革任务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根据第三方评估,汕头市2018年营商环境排名全球190个经济体中的第62位,较上年上升了23位。今年5月,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和第一财经研究院对全国经济总量排名前100城市的营商环境评价,汕头排名第55位。
站在新的起点上,汕头将对标国内最优最好最先进水平,推动《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实,致力提升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制度环境“软实力”,加快形成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力争明年营商环境综合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新闻推荐
汕头市多措并举推动海湾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 全面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本报讯(记者翁夏)近40年的发展,汕头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迅速提高。然而随着海岸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