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文惠)“在国内的高校,学生有这样高的英文水平,又这样喜爱科学,是十分难得的。这样的学校发展前途非常好。”近日,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东元受聘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访问教授。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以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国际化办学模式,让他印象非常深刻。他希望能在广以培养更多优秀学生,推动产学研成果落地汕头。
赵东元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是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介孔材料合成、结构和机理的物理化学及其催化的研究工作。谈到受聘广以的初衷,赵教授说,自己在复旦有很多国际合作,也一直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他之前跟以色列理工学院接触很多,认为以色列理工学院在科学创新、家庭教育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所以此次应邀到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任访问教授。
赵东元院士是催化剂和纳米材料领域的专家。他告诉记者,自己目前正在研究怎样把氧化锆等陶瓷材料做成手机外壳。“每个科学家都希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真正运用到实践中,为社会做出贡献。”赵教授说,这是他第一次到汕头。来到这里后,得知汕头化工产业做得很好,他希望通过和高校的合作,能把国际上先进的材料应用到生产中,让本地企业受惠。
谈及在广以的计划,赵东元院士表示,科研之路需要砥砺前行,广以学生英语扎实、师资强劲,已有较好基础,自己会在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给予指导,让他们早日找到科研方向,培养出更多年轻科学家。另一方面,将利用自己在国际材料领域上的影响,为像广以这样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国际化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出一份力量,推动产出更多研究成果,并让更多实验室里的成果落地汕头,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新闻推荐
加强挤奶过程的管理和设备维护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南方农村报记者曾慧玲奶牛乳腺炎与子宫内膜炎、蹄病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