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更新与杨颖
李晨学习操作机器人
《机器人争霸》比赛现场
吴尊、郑爽出任《这!就是铁甲》明星经理人
羊城晚报记者 龚卫锋
两个110公斤重的机器人在对战场地里或转动齿轮、或落下重拳、或推起铁铲疯狂“厮杀”;一场较量结束,有的四分五裂,有的动弹不得,有的被砸出火、烧成灰……这就是“机器人格斗赛”的现场。最近爱奇艺综艺《机器人争霸》上线,受到大批机器人爱好者的欢迎,也吸引了不少技术“小白”入坑。目前,节目播出两期,16强已经产生,李晨、杨颖、林更新、盛一伦四位明星经理人也在节目中慢慢熟悉机器人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中旬,与《机器人争霸》模式几乎相同的节目《这!就是铁甲》将登陆优酷,郑爽、张一山、吴尊将担任明星经理人。这也是爱奇艺与优酷继“街舞节目”正面PK之后的又一场“格斗”。
A 节目: 四位明星逐渐成长
《机器人争霸》中,李晨、杨颖、林更新、盛一伦四位明星经理人,从挑选机器人,到参与维修,再到带着各自机器人展开PK,观众跟随他们的视角能迅速明白格斗机器人比赛是怎么回事。同时,节目也加入了明星真人秀部分,聚焦四位明星从机器人“小白”逐渐成长为战队领袖的过程,同时还为观众呈现了偶像的另一面,比如,“网瘾少年”林更新原来并不擅长操作机器人,高冷的盛一伦则成为“常胜将军”。
明星的参与提高了不少观众对节目的关注热情,但也有批评声传出。例如,有观众认为格斗机器人参赛选手的镜头与访谈太少,明星真人秀噱头太重;也有人认为对机甲的科普不够,没有深入挖掘机甲文化;还有人认为明星操作不专业……对于质疑,节目执行导演李佳伟坦言:“我们会结合观众意见一边播一边改进。”
有意思的是,比赛与节目并不是《机器人争霸》的全部内容,项目组还将以机器人为IP核心,推出全产业链整合计划,联动线上节目、线下联赛、衍生授权、网剧、电影、游戏乃至实体乐园,让IP协同效应达到最大化。节目导演陈伟认为这个IP可以开发的空间非常大,他还想把《机器人争霸》做成一个嘉年华:“只有做成一个级别多样化的比赛,才能把机器人格斗变成一个让大家感兴趣的全民运动,才能让‘车库文化\’深入人心。”
溯源: 机甲文化日渐风靡
B
“机器人格斗”活动在欧美盛行20多年,公认起源于1994年Mark Thorpe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第一届美国机器人打擂台。赛事的成功举办促成了一家制作公司与Mark Thorpe签约,推出了电视节目《机器人大擂台(Robot Wars)》。1999年,《博茨大战(battle Bots)》首次测试赛在美国举行,2000年在Comedy Central播出,收视率极高,覆盖了52个国家。
之后一段时期,机器人格斗没能拿到稳定的电视合约,而缺少了电视宣传,比赛规模不可避免的弱化。真正让“机器人格斗”在大众层面产生反响,是在2015年夏季,已销声匿迹几年的《博茨大战》与ABC签约,制作完成后复播,第二季接着在2016年播出。节目收视率达到同时段其他节目两倍,其中14-29岁人群的收视率是同时段其他节目的6倍。
“机器人格斗”这项运动在中国尚处于萌芽阶段,2000年左右,国内曾引进《机器人大擂台》,但当时并未引起反响。《机器人争霸》导演陈伟认为,当年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还没有发展到让这项运动风靡起来的阶段,而现在时机到了:“这是一个一万多块钱的无人机可以卖到风靡全球的年代,在中国,尤其在青少年群体里慢慢产生了所谓的车库文化,这时就应该为受众创造这么一个节目。”
潮流: 科技综艺大受追捧
C
最近一年,泛科技综艺风靡,央视的《加油!向未来2》、《未来架构师》、《机智过人》,湖南卫视的《我是未来》以及深圳卫视的《极客智造》等综艺节目都将目光聚焦在“用科技改变生活”这一主题。今年,与“机器人”相关的综艺,除了《机器人争霸》,浙江卫视还推出了《铁甲雄心》,而优酷的《这!就是铁甲》也即将开播。
《铁甲雄心》在今年1月到3月播出,赛制基本上与《博茨大战》相同,48支来自世界各地的队伍争夺“格斗机器人之王”。这档节目没有明星参与,素人“技术宅”未能唤起太多观众的注意,播出后反响平平。
有意思的是,今年爱奇艺与优酷的PK不仅是《热血街舞团》与《这!就是街舞》两档街舞节目,《机器人争霸》与《这!就是铁甲》两档模式几乎相同的节目,也将进行正面PK。《这!就是铁甲》邀请了郑爽、张一山、吴尊,以及一位神秘嘉宾担任战队经理人,由战队经理人亲自挑选铁甲队伍,以各种方式对战。节目预计于4月中旬开播,还未开播,郑爽的“热搜体质”已经发挥作用——因为《这!就是铁甲》预告片中出现了选手不尊重郑爽的言论,引发其粉丝不满,“铁甲”官微还公开对此道歉。
新闻推荐
内地商业地产投资在2017年再创新高。新华社图戴德梁行最新发布的《大中华区资本市场快讯》报告显示,内地商业地产投资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