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
福田区名校长引领“自然生长的教育”
【本报讯】 (记者 邹晨璐 通讯员 范暹 颜慧敏) 9月21日,广东省柳中平名校长工作室“自然生长的教育”主题活动暨校长交流工作会议在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举行。福田区教育局局长田洪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郭其俊,香港太平绅士、香港教育局前计划副总监叶祖贤,以及福田区部分公、民办小学校长、副校长、教师代表,广东省柳中平名校长工作室全体成员等30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校长、省级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数学特级教师柳中平作了题为《自然生长的教育》专题报告,介绍了学校关于“自然生长”的教育新理念,他从人文素质、通识能力、问题解决、创意思维等方面分享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探索和思考。柳中平通过语文素养活动、英语特色活动、数学思维活动、综合创意活动、情意教育活动、批判思辨活动等多个教学实例,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了学校校本研修课程的构建和实施情况。
随后,香港太平绅士、叶祖贤校长以《校长角色与香港教育发展》为题进行了分享。荔园小学校长黎新风、东海实验小学校长徐永红、狮岭小学校长曾东升、莲花小学校长王华斌、皇岗小学校长胡思宣还在会上就教育的自悟与实践经验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福田教育要建立起新的生态,希望柳中平省级名校长工作室勇当重任,充分发挥名校长的引领、示范、指导作用,通过工作室成员间的团结合作,探索学习,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努力提升校长的办学能力和水平,促进校际和谐发展,使名校长工作室成为培养、成就名校长的摇篮。”会议最后,福田区教育局局长田洪明进行了总结,他表示,福田教育就是要实现本真、适才、普惠。
据悉,从“教与学方式转变”到“课堂革命·福田表达”,福田区培养了一大批名师名校长——新一届特级教师数量全省第一,近两届正高级教师总数位居深圳市第一、广东省前三。截至目前,福田区共有13个省级中小学名校长、名班主任及名师工作室,29个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及深圳市名师工作室,130多个福田区区级名师、名班主任、特色工作室及未来教育专家工作室,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已成为福田区孕育名师名校长的孵化器。
专家说
柳中平:做学生需要的教育
2009年到2011年,柳中平受教育部委派,在香港工作了两年。第一年他专门研究、思考和比较了内地和香港的数学教材;第二年他研究、思考的是香港的教育和香港的文化。他发现香港的教育一直关注一个问题——学生快不快乐,学生未来需不需要。因此,当年的柳中平发出感慨:香港是把教育做到孩子心里去了。这也成了他现在的教育追求——把教育做到孩子心里去。
2013年,柳中平去美国参加学习,看到满地的树叶落下,他拍了很多落叶的照片。这给予了柳中平极大的启发——教育既应该有四季常青,其中也不乏飘落的“黄叶”。他希望,社会在面对校园里“有个性”“很另类”,甚至“顽劣”的学生时,能够更加宽容,要有“静待”的心境,让他们有一席之地,最终成长为不可或缺的风景。正因为他感受到了自然生长的力量,所以才有了自然生长主题教育。
2016年,柳中平开始思考,20年后走向社会的学生现在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他发现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学生需要的综合素养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语言交流与沟通的能力、文化感知与理解的能力、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的能力、综合创意与表现的能力。因此,柳中平在随后的教育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校本课程的研究和研发,旨在培养学生这几个方面的能力。
针对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柳中平开展了语文素养的活动——1、2年级讲绘本故事;3、4年级朗诵诗词和散文;5、6年级进行话题交流和辩论。荔园外国语小学要求教师在每年10月份的周末,只布置语言沟通交流的作业,让孩子们在家庭中,甚至与陌生人之间进行语言沟通和交流。柳中平要求,除了一对一的交流,还要进行5个人以上参加的交流活动,可通过讲故事,讲绘本,朗诵诗词和散文等形式完成。
在培养文化感知与理解能力方面,荔园外国语小学把英语学习和文化感知结合起来,用“大大眼睛看世界,小小童星秀中国”的方式,让孩子更多地了解世界。同时,学校也开发了相关的校本课程,并组织相关的活动,让孩子们用英语去表达。
在培养问题思考与解决能力方面,学校通过研发简单的数学思维能力课程,帮助学生成长。现在很多家长认为数学思维的培养方式是学习奥数,甚至与繁、难、偏的数学题有关系。而柳中平则通过让孩子们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同一件事物,并学会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他以看似简单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针对创意思考与表现能力的培养,柳中平希望在简单中培养孩子与众不同的思维。
此外,柳中平还做了很多其他尝试。他希望发展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在荔园外国语小学的学生毕业时,他会结合学校的校徽——七彩树,告诉孩子们,毕业后,无论是今后的学习,还是成人以后走向社会,都要做一棵挺拔的树。因为挺拔的树是健康的、正直的、向上的,更是有力量的。
叶祖贤:建构学校文化是校长的使命
“香港基础教育系统目前的现状是办学团体办学校,依然是资源分配多元模式,教育局则充当了政策制定者和咨询与指引者的角色。”香港太平绅士、香港教育局前计划副总监叶祖贤表示,目前香港的教育改革初见成效,在质素整体提升的同时,扩大了学校内外的差异,同时也照顾了办学团体、学校、老师、学生的多样性。
据悉,2017—2018财政年度,特区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开支预算总额为875亿元,占政府总开支的17.8%;教育经常性开支总额为786亿元,占政府经常性开支的21.2%。目前,香港受聘于公营学校的42380名中小学教师中,有16160人为非学位教师,15220人持有学位。
“校长的工作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多方调查研究,为学校建设出主意;二是找到教师的闪光点,培养教师作为干部的后备力量。”叶祖贤表示,在香港,校长的专业素质通过四种专业发展途径进行提升,包括持续专业发展、同僚互动交流、汇聚专业能量和参与社会服务。
叶祖贤认为,建构学校文化是校长的使命。首先,校长需要建构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对教育意义和功能的理解、对学生质量标准的看法、对师生关系的态度、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由此建立的相应管理制度、师资选择配备、课程目标落实的教学模式等。同时,校长需要把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共同的追求。因为校长要把新的、好的、代表发展方向的先进教育理念转化成为具体的、大家认同的观念,形成学校上下都可以具体操作的追求目标。此外,校长还需要将文化和办学特色结合。没有特色与特长的学校,不会是一所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学校要有体现自己个性、自己理想的旗帜,而校长就是这面旗帜的旗手。
局长说
让学生在适合的
土壤里生长
□ 福田区教育局局长 田洪明
今天柳中平校长讲“自然生长的教育”,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字是“土壤”。要想让孩子们自然生长,教育应该先有肥沃的土壤。而每一颗种子都有它的原始基因,因此,教育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和天性。
我曾经说过,我对教育的理解是关注、唤醒、支持。今天,我看到了校长们有的关注数据,有的关注学生、教师的生存状态,有的关注学校的文化,有的关注学校的课程体系,有的关注学校以外影响学生成长的要素……这些都能看出校长所付出的努力,事实上,成为一个名校长并不容易。
那么,如何当一个好校长?校长不仅自己要多出去走走,还要多给副校长出去交流、开阔视野的机会,多到别人的学校里去看一看,接触不同的人,听不同行业的人对教育的评价,以避免同质化。
今天,我感受最多的是校长在关注孩子,他们遵从自己的内心,想做一种真正的教育。
学校生成文化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我认为是要把教育做到孩子心里,让学生自由健康地呼吸、快乐积极地思考,包括刚才提到的关注、唤醒、支持,以及福田教育的理念,即如何去遵循教育规律,如何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因材施教,让孩子在合适的土壤里生长。
今天,我非常高兴的看到,福田教育生成了一个很好的状态,就是离教育家办学不远了。福田的校长中,有一些名校长已经开始起航,实施教育家办学。但愿福田教育未来在这些名校长的努力下,能够成就深圳教育的一片新天地,能够代表深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慢的艺术,要静待花开的声音。我们要以每所学校的文化来构建文化体系,提取每个学校的精神,把教师团队带出来,把管理团队带出来,生成福田教育的力量。
(内容有删节)
新闻推荐
■延伸阅读9月23日,广深港高铁正式通车,这使得深圳核心城区福田与香港核心区域的时空距离,缩短至一刻钟内。“中午在香港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