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8时多,深圳市福田区益田村的广场上,孩子们聚在一起玩陀螺,老太太们随着音乐做广播体操,家庭主妇三三两两地聊天,平凡而又祥和。在广场一隅,益田社康中心灯火通明,它像守护神一样,默默守护着这一方4万多居民的健康。医生孙虹,在这家社康中心工作了9年。
在首届深圳十大好医生评选活动中,一直深耕于社康的医生孙虹在一众名医中获评“十大好医生”称号。孙虹很意外,社区居民却说在意料之中,“她就是我们最满意的好医生,像亲人一样的好医生,就是好医生。”
走在社区里,忙着打招呼
孙虹家住南山,工作地点在福田区的益田村,有时乘坐地铁上下班。从地铁站到社康中心,孙虹需要走过一条居民休闲购物的地下通道,再穿过社区广场。早上,她一走出地铁站,刚步入地下通道,扑面而来的就是一句句“孙医生早”。晚上回家时,广场上的大姐抓住她要“唠嗑”,直到上了地铁,还有不少居民和她打招呼,和她说“辛苦了”。九年前的孙虹,完全无法想象这种和居民患者打成一片的情景。
九年前,孙虹是一名与时间赛跑的神经内科医生,每天在病房看到的是惊天动地的生离死别。2009年,她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一名社康医生,工作变得琐碎而平常,给社区居民看个感冒,或帮老太太量个血压开个降压药。如今,她是社康中心的主任,虽然坐诊时间少了,但社康的大厅和走廊成为了她的诊室,有时候帮老人看看腿,向倔强的中年人传播点健康知识。
身份变化并未让她有不适感。“无论是专科医生还是社康医生,都是给老百姓看病,为他们解决问题。”说话间,有位社区的阿姨敲开了孙虹的门,塞给她两个苹果和月饼说:“这么晚还没吃饭,来,给你的。”
“在社康,老百姓和社康医生关系好,心里也装着医生。”孙虹说。
“她把我们没想到的事都想到了!”
居民惦记着孙虹,当然,也是因为孙虹的心里有他们。
孙虹在社康待了9年,看着不少孩子长大,瑞瑞(化名)就是其中一个。现在10岁的瑞瑞很强壮,可在八九年前,因为身体弱有哮喘,他是社康中心的常客,一周要到社康中心报到三次,孙虹就是他的社康医生。在日常看病中,孙虹不仅仅是看病,还经常和瑞瑞妈交流孩子喂养问题,安慰她不要过于担心。
有一次,瑞瑞爬楼梯后哮喘发作,脸发紫,被紧急送到社康中心。可当时社康并没有相关治疗设备,瑞瑞妈急得快哭了。孙虹一边安慰她,一边立即打电话到上级医院,迅速帮瑞瑞联系好医生和病床,当天,瑞瑞就获得及时救治。 “看孙主任不停拨电话讲电话,我自己都哭了,原本社康中心没治疗设备,我要自己找医院,但孙主任想到了我们没想到的事,她和我们之间已经超脱了医生和患者的关系,更像是亲人。”瑞瑞妈说。
“她的心里有居民,不是那种一推了事的医生。”林阿姨(化名)说,她的儿子患有精神疾病又有高血糖等疾病,需要入院治疗。可林阿姨害怕上级医院不接收,一直不敢开口说。孙虹知道后,确认了林阿姨的儿子定期服药病情稳定,一个下午就帮林阿姨联系了医院。
“她就是我们的健康守护人!”
“孙虹就是我们的健康守护人。”益田村多位居民都同时提到这一点。
赖媚媚就是其中一位。2012年,她自觉身体很不舒服,心跳很快,孙虹帮她看过后认为这符合甲亢的特征,让她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后来,医院的检查结果和孙虹的诊断一致,她获得了及时治疗。“幸好孙医生发现,如果再拖下去,可能会更严重。”赖媚媚很信赖孙虹,如今,全家人都是孙虹的“粉丝”,有个头晕脑热不往大医院跑,而是先跑社康中心。回老家时,孩子生病了,赖媚媚也是第一时间打电话向孙虹求助。“有一次是夜里12点多,孩子上吐下泻,我在老家打电话给孙主任,她很耐心地指导我给孩子补液。”在益田村,很多居民都因为这份信赖,全家人都找孙虹等社康医生看病。
现在,孙虹多了一个身份——家庭医生。她需要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要给社区居民传授防病健康知识。“问多了,有居民不耐烦或反感,但只要够耐心,居民最终还是放下戒心。”她劝说社区里的“老顽童”要注意三高问题,“老顽童”如果不愿意,孙虹就拿过往的工作经验“吓吓他”:“万一中风落下个残疾,那怎么办啊?”但幸好,因为她和居民之间已经建立十分融洽的关系,居民们还是愿意听她的“健康知识”。
“能让社区居民满意,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这应该就是好医生吧!”孙虹说。
(郑健阳)
新闻推荐
晶报讯(记者商笑野通讯员李汉锋)记者了解到,今年8月以来,福田疾控中心对辖区内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正己烷、苯等重点职业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