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邹晨璐
10月30日,福田区2016—2018优秀教研组表彰暨全区教研组建设经验交流会在福田区石厦学校中学部学术报告厅举行。活动现场,区教育局表彰了“优秀教研组”和“优秀教研学校”。红岭中学高中部历史教研组组长双学锋、景莲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文国锋和莲花中学校长徐连佳分享了优秀教研组和优秀教研学校的建设经验。福田区教育局副局长文渊、区教科院院长郭其俊和来自福田区全区中小学各教研组的成员300余人参与了活动。
4个“维度”
科学考评教研组工作
从今年5月起,福田区教科院依据《福田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考评方案》和《福田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考评标准》(下称《标准》)对福田区的教研组建设进行考评。此次考评主要从团队建设、基础建设、课程教学与校本研修4个维度共22项二级指标进行。其中团队建设维度包括理念规划、师德规范、团队精神等5项指标;基础建设维度包括环境建设、教研档案等4项指标;课程教学维度包括常规教学、教学评价、学生发展等5项指标;校本研修维度包括教学研究、备课组活动、教研特色、课题开展、活动参与等8项指标。
在考评方式上,此次考评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是教研组自评,需要各教研组根据教科院发布的《标准》,整理评估材料、撰写自评报告,并上报学校;其次是学校考评,各学校根据《标准》,组织对校内各教研组进行全面考考评;最后是区教科院评审,各学校将本校优秀教研组前三名的自评报告、评分材料上报区教科院,区教科院统一组织考评,考评得分85分以上的为“优秀教研组”,并选出“优秀教研学校”。
考评结果显示,福田区小学组有62所学校的175个教研组申报。最终,72个教研组获评优秀教研组,41所学校获评优秀教研学校。其中,东海实验小学、福南小学、福田小学、华富小学、上步小学、园岭小学6所学校各有3个科组获奖。
中学组有32个学校的74个教研组申报。最终,32个教研组获评优秀教研组,17所学校获评优秀教研学校。其中,红岭中学高中部、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红岭中学园岭部、莲花中学北校区、翰林实验学校5所学校各有3个科组获奖;梅林中学、红岭中学石厦部、石厦学校3所学校各有2个科组获奖。
5个“打破”
解决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交流会上,福田区教科院课程教学部部长张玉彬表示,教研组建设的好坏关系着一个学校教师之间是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术文化氛围,关系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我提倡在工作的状态下研究,在研究中促进工作,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学校的教研工作离不开校领导的支持,没有正确的教研引领和导向,教研组也难以形成真正的学术研究氛围。”张玉彬认为,目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需要5个“打破”——打破校本教研的“功利化”;打破校本教研的“神秘化”;打破校本教研的“任务化”;打破校本教研的“狭窄化”;打破校本教研的“脱离化”。
“教研组、教研团队就是福田教育的智库。作为教师,应该树立教育改革永不停步的观念,要集中精力,聚焦课堂,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福田区教育局副局长文渊表示,福田区今后将继续扩大教育规模、提升教育质量、做好教育服务。
经验分享
双学锋:坚持“动车理念” 兼顾学生成绩与能力
“我们工作室把"动车理念"作为发展理念。因为动车组使用的是一种动力分散技术,即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运行时不光是靠机车带动,每一节车厢都是动力,整车速度由此大幅提升。车头更重要的是承担带领方向的任务。”双学锋介绍,他所在的红岭中学高中部历史教研组师资条件良好,拥有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历史),以及市、区两级名师工作室、市专家科研工作室等。
在良好师资条件的基础上,双学峰所在的工作室坚持做到“一个指针”“两个兼顾”“三个中心”。“一个指针”是指以学校全局工作部署为指针。“两个兼顾”是指兼顾教学质量,兼顾教师发展。“三个中心”是指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立足常规教学与课题研究工作有机结合;坚持以教师为中心,调动全组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力求在教改中形成特色,在创新中谋求突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双学锋表示,工作室在教学上提出了“一年高考,三年备考”的概念——高一阶段,重视初高中学习的衔接,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学法为重点,着眼基础与能力;高二阶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为重点开展教学;高三阶段,以“查缺补漏、分类推进、培优补差、突出尖子、整体提高”为重点进行科学备考,并让学生了解高考动态和高考信息,更好地感悟高考。同时,打造兼顾学生成绩与能力提高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即基本形成建立在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学习共同体、情景教学等模式。
此外,红岭中学高中部历史教研组团队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教研方向,即“新课程体系创设、发展性多元评价、开放性课堂教学”。教研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教研发展方向,如吴磊老师研究“发展性评价”“情景课堂”;彭征宇老师主攻“高考备考研究”“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研究”;双学锋老师钻研“学习共同体”“高考备考研究”;尹凤老师关注“思维导图”“国际理解”等。教研组把每个教师不同方向的研究形成合力,让教研组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
文国锋:以课题为引领 保证教研实效
“母语教育之本就是抓住语言,诵读经典,立足传统文化,养成君子之风。"真"是尊重儿童身心和语言发展规律前提下,真实扎实的师生交流。”文国锋表示,基于这样的本真理念,他们语文教研组着力在四个方面下了功夫。
一是典型引路,自主成长。引路的典型既包括区内外的名师,也包括校内的典型培养;同时通过青蓝工程、青年联盟和师徒结对以及在各项活动中的切磋,让中青年老师迅速成长。
二是通过活动把“语言的实用”落到实处。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除了完成各项临时性的赛事活动外,一年一度的语文周和童话节是教研组每学年必定扎实完成的。“我们通过课题引领,真教实研,推动教研组发展。我们创立了"三主人"教研机制。所谓三主人,就是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必有主持人、主讲人、主评人,这样活动才能有主题、有碰撞、有生成、有成长,保证了研究的实效。”文国锋介绍,在听课评课活动中,教研组也形成了一整套“多角度、分任务”的全息观课模式,从发言人数、秒表计时、教师肢体语言、问题质量等八个方面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这样的评课对于上课者、观课者、评课者都是极大的考验。通过全息观课模式,借助团队力量,教研组实现了快速成长。近三年,教研组已经完成了几个区级课题的结题,且等级均为优。
三是引入吟诵,扎根传统。最近几年,教研组以吟诵为切入口,在线上国学课方面进行了探索。目前,这一课程已坚持到第三年,完成了305次论语课程,吟诵古诗240首,正在讲的是诗经一百首。目前已有16万人次的听课量。“我们教研组共同筛选了每学期必背的20首古诗,期末过关。这样一来,每个孩子小学毕业就有240首古诗垫底,保障了他们的古典文学素养。”文国锋说。
四是坚持古诗文吟诵背诵考级活动。近六年来,全组老师通过动员倡导,建立了10余个亲子读经班、共同编制了完备的组织考评体系。另外,教研组更倡导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在行走中吟诵经典,传承文明。
徐连佳:
培育沃态团队 构建教研文化
莲花中学注重构建育人体系和教师专业成长体系,在教师专业成长体系中,科组教研成为了重要一环。莲花中学校长徐连佳表示,在莲花中学,教研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全体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总结交流教学经验,进而改善教学,促进教师学科素养及教学素养的提升。
莲花中学不断地强化教研组功能,明确教研姓“研”不姓“教”,并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以及进行教学研究等,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和成长发展的平台。同时,学校要求教研要服务教学需要、服务学生个性发展,为学校献计献策。
在培育教研组文化上,莲花中学以培育沃态团队为基准,建立学习型组织,并以民主、包容、合作、和谐、共享、进取为教研文化。在完善教研制度方面,学校通过“六有”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观课评课制度、共享资源制度、读书分享制度和磨课制度实现制度化管理。同时,学校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办法以及捆绑式评价等方法让制度成为“习惯”。
徐连佳表示,莲花中学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专题讨论、专业引领、自我反思、课题研究、同课异构、微格教学研究、与外校交流研讨、“案例式”教研、“专题式”教研、聚焦课堂、研究课改等15项具体的教研活动,丰富了教研工作的内容,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莲花中学系统化地进行队伍建设——通过磨课、师徒结对、沙龙、论坛、教育拾零、论文等方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通过每学期重点读一本书、每学期承担一节研究课、每学期写出一两篇经验总结或教研论文对骨干教师进行提升;通过外出学习、论坛主讲、介绍经验、名师示范对学科带头人进行引领,为其搭建一切可搭建的平台。
此外,莲花中学还引进先进的评价体系,从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两个方面对教研组的活动进行评价。
新闻推荐
日前,福田文化空间综合文艺演出进社区到岗厦社区,为辖区居民带来精彩纷呈的节目,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高大上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