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蛇口雷岭社区中外长者生日会。
南园社区群防群治保一方平安。
南山街道风华社区亲子添绿四季桂花林。
“1+3+N”社区治理结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最前列,是深圳推进基层治理改革的目标。
南山区大胆实践,探索出了“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新模式,为新时期构建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系指明了方向,破解了社区治理中如何处理党委、政府、社会、市场关系的难题。
1
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结构体系
3轮改革调动各方参与各司其职
治理体系建设中,社会治理是基础,社区是落脚点。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08年,南山率先提出建立“一核多元”社区党建模式,在推行党代表任期制试点、风景林工程等规定动作基础上,南山将党的作风建设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推出“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严纪律、正作风、促廉洁”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的领导作用,将社区内各类党组织进行整合,共同组成社区综合党委(联合党委、总支),进行社会上的党组织再造,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2014年,南山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公布实施了深化“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一号改革方案。深圳南山“一核多元”社区治理结构模式,用一个加法算术题表达,就是“1+3+N”。“1”,即社区综合党委(联合党委、总支),“3”即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N”,即各类社会组织和驻辖区企事业单位。其核心理念就是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多元主体为依托,多元互动、多主体参与、共建共享,实现在社区里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2017年,南山区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大抓基层的要求,“基层治理体制改革”作为区级重点改革项目,由区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并推动落实。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经区委常委会审议后,以区委办名义出台了《2017年南山区基层治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在街道机构改革、社区队伍建设、治理机制再造、信息平台优化等方面,提出9条具体改革措施,找到破解基层治理困境的“钥匙”。区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9个项目牵头单位进一步制定实施细则,与创建精品特色社区有机结合,督促各部门推动项目落地,有效提升了全区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整体水平。
为推动去年改革方案,南山区召开3次区委书记专题会研究改革方案,为基层治理改革定调子、定方向、定目标。
区各部门、各街道主动作为,上下联动有序推进。区委组织部(区编办)承担3个核心改革项目,在两委换届过程中积极推进“党建+社区居委会计划”,协调落实“社区领头羊五个一工程”;区委政法委积极推进网格化工作。招商街道承担全市“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和全区“民生微实事运行平台”两个试点,蛇口街道主动承接编外人员管理体系改革工作,西丽街道制定街道一级网格化改革实施方案,形成全区上下联动局面。
2018年,南山区根据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以“围绕精品特色社区创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主题,深入扎实推进每个改革项目,为打造引领发展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先锋区夯实基础。
多年来,南山选择这一改革事项作为突破口,久久为功,不断深化,从最现实、最基础、最迫切的做起,不断探索找到社区治理结构主攻方向,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团结社区多元力量参与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现代治理结构体系,从系统上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全国、深圳探路。
2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80%以上社区“一把手”成“多元”领头羊
营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南山区历经不断摸索、逐渐丰富、自我完善的艰难探索。
在前两轮改革过程中,南山出台了社区工作人员分类改革配套方案,明确社区工作站人员的身份为 “社区工作者”,按在职专职成员、退休专职成员、社区综合协管员和其他临聘人员等四个群体实行分类管理。
社区工作人员分类改革,让南山社区工作队伍有了“身份证”和干事激情,“格长”制把治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末梢,达到社区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负责的目标。
在实践过程中,社会多元诉求不断变化,居委会在多元共治中无法承担其自我管理等作用。近两年,南山区又对多元共治模式进行了调整,80%以上的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工作站站长、居委会主任。同时,在原社区工作站所有办公地方,设立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活动阵地,密切党群关系。
党和政府不断释放更多的服务职能,只有依靠众多的社会组织才能承接。从2014年起,南山降低登记备案门槛,赋予各街道培育和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自主权。目前,南山8个街道办的社区服务中心,均由专业社工机构进驻服务。截至去年底,南山区共登记备案社会组织1961家。
2017年,按照市委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总体要求,选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基层治理体制改革主题,通过“一项改革、两个工程、三项计划、三个平台”,变“指头”为“拳头”,点面结合、指导全区整体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改革工作。
“一项改革”即南山区街道大部门制改革,目前初步形成了探索以街道大部门制改革为核心的改革方案。改革后,将破解街道编制与人力资源配置灵活性、差异性不够等难题,优化街道内设科室设置,提升工作效率和合力。
“两个工程”即“社区领头羊"五个一"工程”和“社区工作人员职业体系重构工程”。目前,增加绩效经费、强化考核形式,建立编外人员(含社区工作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方式以加强管理。
“三项计划”即“党建+社区居委会”计划、“党建+小区业委会”计划“党建+社区社会组织”计划,探索党建引领社区自治的有效途径。
“三个平台”即优化社区网格化工作平台、优化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优化民生微实事运行平台。优化社区网络化工作平台、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民生微实事运行平台,促进基层治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今年,南山区根据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以“围绕精品特色社区创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主题,深入扎实推进每个改革项目,为打造引领发展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先锋区夯实基础。在以“系统化”为手段,打造“精品特色社区创建标准体系”方面,细化指标;以“品质化”为目标,实施推进街道大部门制改革,打造一批特色化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服务居民的实际效果;以“特色化”为亮点,树立城市基层治理新标杆,打造典型项目、打造典型组织、打造典型个人等。
3
人人参与社区治理
基层治理整体水平提升
经过多年努力,通过理事会等多种形式,让社区多元力量参与家园建设,人人成为社区治理主体,这已成为南山社区治理的常态。
南山区以基层党建引领为关键点和突破口,系统谋划、重点突破、点面结合,破解长期存在的街道传统体制运作不畅、社区各类主体作用发挥不佳、街道和社区关系不顺等问题,有效提升了全区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整体水平。
——社区党组织“承上启下”核心作用进一步强化。明确了社区党委“四项权力”具体内容,使8个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重拾战斗力。实施党建+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社区社会组织3个计划,相继探索出“1+1+N”“一核两轮五化”“一平台两中心”等党建模式,巩固了社区党委的核心引领地位。
——社区“自上而下”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通过建立社区工作职责目录、完善社区“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程序、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深化在社区党委领导下居委会的运作机制等,明晰社区各类主体之间的关系、定位,各社区也形成了“社区专员”“小区党支部接待室”“社区茶馆”“阳光议事厅”等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议事平台。
——社区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按照650平方米的标准建成110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制定社区服务项目清单,建立按需服务工作机制,采取预约服务、弹性安排工作人员上班时间等措施,解决下班时间及节假日为居民群众提供政务服务的问题,营造出流程优、服务好、成本低、效率高的政务服务环境。“线上”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民生微实事运行平台等项目,推动自然人服务事项从以实体大厅办理为主,向以网上大厅办理为主转变,促进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
——社区队伍“能上能下”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2017年结合社区“两委”换届,更换了12名年龄偏大、能力偏弱的社区党委书记;在符合使用事业编制的15名社区党委书记中,因考核不过关,有7人取消了今年入事业编的资格。完善了网格管理机构,实现了全区1372个网格的划分和980名网格信息员队伍的整合。
以“小社区·大舞台”社区领头人风采展系列活动为例,该项活动去年在101个社区开展。各社区书记上台宣讲,展示工作特色和亮点,让居民群众知道社区党委做了什么。同时,将培训与展演同步、演讲与点评同步、交流与竞赛同步,树立先进典型,让社区党委书记知道提高什么。此外,活动全面展示社区党委职能、服务项目,让群众知道有哪些实惠,更让群众知道惠从何来,让社区党委知道怎样去干。整个活动中居民群众参与热烈,社区人均参与超千人,33万余人参与网络投票。今年,该项活动继续推进。
4
“体系+指数”充当社会建设指挥棒 民生幸福大幅提升
从2010年起,南山区就编制发布了《南山区社会建设标准体系》《南山区和谐社会建设发展指数》,解决了社会建设“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这个“体系+指数”,包括了教育、卫生、环境建设等内容,充当共建、共治、共享的指挥棒。
看病难,这是公共服务的“短板”。近年来,南山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投入巨大、不遗余力。南山以构建“卫生强区”和“健康南山”为目标,推进了西丽医院扩建、妇幼保健院搬迁改造、蛇口医院旧楼改造、区慢病院改扩建等项目,实施了建区以来最大民生投入单项——南山医院改扩建工程。
同时,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与湖北省武汉市协和医院、湖南湘雅二院等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全区101个社区设立社康中心,保证10分钟就医圈;借力“外脑”,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合作建设南山肿瘤中心,与南方科技大学合作共建西丽医院,与广东医科大学签约共建区妇幼保健院等,积极推进南山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
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是南山区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2003年,南山区创立了第一个教育集团——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又陆续创立了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等多个教育集团。目前,共有5个基础教育集团、1个职业教育集团、38所学校实行集团化、联盟式办学,学生达5万多人,集团化学校的学位覆盖率达到55%,惠及一半南山学子,南山经验走向全国。
近三年来,南山区教育投入由2016年的42.5亿元增加到今年的65.6亿元,每年教育投入约占全区财政收入的1/5,新增学位1.3万个。在全省率先探索成立区级教师发展中心,培育创建20所教师培训基地学校,省、市、区级名师工作室达215个。
脚下千条路,出门变通途。南山区大力推进城区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到2010年,南山区新建、改建107条市政路,打通21条“断头路”。2011年到2015年,南山区交通建设步入快车道,地铁5号线南延线、9号线西延线动工建设,沙河西、桂庙路等快速化改造全面启动,望海路等一批“断头路”打通。2016年起,新建、续建道路30多条,完善交通改造项目200多个,地铁12、13号线开工,西丽高铁枢纽纳入国家铁网,“高铁时代”即将来临。
今年12月19日, 南山区民生大超市正式启动。该平台借鉴淘宝、京东的网上购物模式,市民可以登录这个平台,把居民对需求的提议、审议、监督通过线上操作,推动相应的服务在线下兑现,推进南山区民生项目O2O模式。
据统计,从2016年起南山区开展民生微实事项目以来,共投入3.7亿元,实施项目超过4000个,全面实现“百姓点菜、政府买单”,一大批百姓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得到解决。
展望未来的南山:创新之都充满活力,创新资源在这里高度集聚,创新人才在这里充分施展,宜居之城步步是景、处处入画,市民群众在这里安居乐业,中外游客在这里流连忘返,多样文明在这里交融荟萃;魅力之湾勇立潮头、互通共融,经济结构更加开放,资源配置更加高效,集聚外溢更加强大,国际交往更加发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耀眼明珠”。 未来的南山一定能绽放最美的时代芳华!(贺翰之 刘振)
新闻推荐
探索创新,家长对学校教育满意率达99.5% 松坪二小 六年教育服务幸福人生六十年
松坪二小办学理念。松坪二小博学雅行课程体系。健康快乐的松坪二小学子。南山区松坪第二小学始建于2005年。十四载的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