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福田将迎来融合发展、协同发展新机遇。图为福田中心区。资料图片
2018年初举行的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带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携手港澳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刚刚召开的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的“升级版”,鼓励深圳各区产业相对错位发展,加快重点区域、战略通道建设,带动全市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深圳各区应该如何作为?在深圳市“两会”上,与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围绕这一话题,谈思路、提设想,积极建言献策。
东进 片区带动 项目力推
在市六届人大七次会议上,来自罗湖的市人大代表纷纷就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的“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建言献策,建设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成为罗湖老城区搭上全市东进快车、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主要抓手。
市人大代表、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在罗湖团分组讨论时强调,要把市区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强化大片区、大项目带动。从南到北布局推进口岸经济带、红岭创新金融产业带、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建设,加快形成“南金融商贸、北科技创新”的全新产业格局。市人大代表、罗湖区区长罗育德建议,从市级层面支持罗湖区规划建设由莲塘口岸至清水河片区,串联口岸经济带和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的中运量轨道交通T1线工程。T1线规划全长约16公里,共设19座车站,线路起于罗湖银湖路银湖会议酒店,止于莲塘2号线东延梧桐山站。T1线将和轨道2号线、8号线一起成为深港跨界交通“西进西出、东进东出”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缓解东部片区及莲塘口岸交通拥堵,有利于弥补罗湖北部城市更新及棚改片区轨道覆盖不足、缝合广深铁路与龙岗大道形成的城市空间割裂,而且为主动对接香港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更好引导深港创新合作外溢需求至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打下良好基础。
盐田港后方陆域的交通是个长期困扰盐田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市人大代表赵广群、黄丽君、耿博等建议,要加快推进盐田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效便捷的疏港交通体系,努力推进港城融合建设。
“龙岗区将坚持"双核引领、多轮驱动",努力打造高水平的东部中心。”市人大代表、龙岗区委书记张勇表示,“双核引领”就是发挥大运新城、坂雪岗科技城“双核”高位发展势能,依托大运新城国际大学园、深港国际中心等重大项目、重点平台作用,带动龙岗东片区发展;依托坂雪岗科技城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节点作用,带动龙岗西片区发展。“多轮驱动”就是在发挥好4个市级重点片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基础上,继续培育布吉新城等7个发展潜力大、区位优势佳的重点片区,构建“4+7”多轮驱动发展新格局。
在“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中,坪山中心区是“东进”的重点建设片区。市人大代表尹丹表示,坪山中心区要努力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样本,为深圳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供一流城区的生动示范。尹丹告诉记者,目前坪山中心区按照“15分钟生活圈”标准,加快“片区统筹”规划研究,提升城市公共配套标准,打造功能完备的片区组团。同时,坪山区将充分发挥区规划建设委员会作用,推广片区总设计制度,制定出台城市规划建设一揽子标准化工作导则,全面提升城区规划建设品质,精心打造一批能够代表特区形象的时代精品、城市杰作。
“坪山河、坪山大道贯穿了整个坪山中心区,如何沿坪山河、坪山大道做好文章,这是坪山中心区建设应谋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市人大代表江映丽表示,坪山区将整体推进坪山河两岸、坪山大道沿线开发。统筹推动坪山老城区、碧岭门户区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打造区域功能中心。规划建设坪山围核心商圈,加快地铁14、16号线重点站点开发建设,培育高端业态,打造核心商业商务区。同时,政府将加大对城市更新的统筹力度,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有序推进重点区域城市更新。
“前不久位于坪山中心区的牛角龙花田成为市民新晋的网红"打卡地",这说明环境的打造对坪山中心区建设的重要性”,江映丽告诉记者,坪山中心区将持续提升城区绿化美化亮化水平。落实“世界著名花城”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山林花海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儿童公园等一批公园,力争绿化覆盖率达到55%以上。推进坪山大道南段、坪山河滨水公共空间景观提升工程,新增滨水湿地公园150万平方米,高标准塑造城区门户区域形象。
市人大代表、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京东表示,市委市政府提出新区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努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亮丽的名片。新区上下要认真对标、担当作为,切实以更宽阔的视野、更长远的考量、更有力的行动谋划推进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抢抓粤港大湾区建设、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省市加快推进协调发展“三大机遇”;做好绿色发展、高端滨海生态旅游、国际生物谷“三篇文章”;抓好教育、医疗、交通“三大民生”;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优势、铸就新辉煌,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市人大代表、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所所长黄三文认为,市委市政府在坝光规划建设的国际生物谷核心启动区是深圳“东进”的一个重要的智力支点。2018年9月,基因组所等10家机构发出呼吁,对标荷兰“食品谷”在深建立“现代农业与食品营养科学研究院”,并邀请该所学术委员会的9位中外院士、20位专家进行论证。黄三文认为,依托基因组所乃至中国农科院全院之力,在深建立“现代农业与食品营养科学研究院”,不仅能促进产学研资一体化发展,保障深圳人民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构建宜居宜业的良好生态环境,而且能满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国家现代农业和高品质农产品农业的深度融合。
“健康是每个人的共同追求,大鹏新区不仅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有市委市政府赋予的"生态岛、生物岛和生命岛"的精准定位。”市人大代表、大鹏新区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陆华表示,目前以三级医院标准建设的大鹏新区人民医院项目正全力推进,在它的旁边将建新区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中心。“未来随着国际生物谷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将与更多高水平专家合作,共同提升新区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水平,为"东进"的医疗健康保驾护航。”
西协
发挥优势 补齐短板
市人大代表、南山区委书记王强表示,南山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创新优势、产业优势,重点聚焦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圳湾CBD、西丽高铁新城“三大战略工程”,深化深港合作、区域合作,争当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总部经济中心、综合交通中心。高标准规划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以石壁龙、燕清溪、白石岭三大片区为重点,规划全域面积近60平方公里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推动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探索建设“香港科学城”,争取引进香港大学设立深圳校区,对接香港洪水桥新发展区,鼓励辖区科技型企业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区域研发中心;高起点建设深圳湾CBD。以沿深圳湾海岸线重点片区为载体,串联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后海金融商务总部基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打造一条滨海总部经济带,将深圳湾CBD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湾区CBD。发挥前海国家战略平台作用,携手前海探索建设“香港金融城”,支持前海建设离岸创新创业中心、粤港澳技术转移及成果转化中心等,支持蛇口国际枢纽港建设。
市人大代表、宝安区委书记姚任在分组讨论时表示,宝安将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品质、治理水体污染、强化民生福祉等方面发力,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他建议,首先,持续推进特区一体化建设进程,要在理念上、财政上、重大民生项目上向原特区外(地区)倾斜;其次,要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对现行政策,特别是对产业扶持、民生福利,以及教育、卫生等民生类政策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绩效;第三,建议在宝安建设布局一所高水平理工大学。宝安在高等教育领域还是空白,这与宝安的产业大区地位不匹配,迫切需要市里布局一所与宝安产业相匹配的高水平理工大学,实现宝安高等教育“零”的突破。第四,建议市里支持成立宝安湾环境公司。由该公司负责处理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等,帮助企业降低处理成本,同时提高全市固废处理能力。
市人大代表、宝安区区长郭子平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在宝安落实“西协”战略中,缺少市里规划发展纲要中已规划的“深港西部快轨”。该项目是连接深圳和香港的重要通道,建议写入报告,尽早高规格谋划、高标准建设。同时,报告第26页提到“城市新客厅”,建议增加空港新城。空港新城地处深圳西部中心,宝安目前正在推进会展新城、国际海洋城和海上田园城三者整体规划布局,有利于打造“新客厅”。她还建议,尽早将西部综合港区建设提上规划日程。宝安综合港区是国际会展中心的重点配套设施,为更好发挥会展中心效能,希望市政府尽早规划。
市人大代表、宝安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志彪建议,要加大原特区外各区道路规划建设力度。原特区外在交通上欠账多,现已成为制约各区发展和深圳均衡发展的“短板”。比如,宝安的“西北门户”松岗、燕罗区域,作为连接东莞市长安、松山湖以及光明科学城的区域,急需尽快加强交通规划建设。此外,应更加重视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的配套建设,采取有力措施解决酒店供应、交通疏解等问题,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参展环境。
市人大代表陈成就建议,宝安要充分利用大空港、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推动宝安经济发展;将宝安107国道打造成另一个深南大道,应把深南大道一直延伸到松岗、燕罗,延伸到跟东莞交界的地方。
南联
深港合作 两地齐飞
在市政协会议上,来自深圳民革的市政协委员何杰建议,福田是深港河套合作的先行区,深港合作的步子要更快更实。要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建立金融监管及协调机制,提高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监管水平;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与专门服务业的跨境合作,推动金融产业服务好实体经济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协调三地优质资源,统筹推进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机制。
市人大代表、南山区委书记王强表示,南山区将高水平打造西丽高铁新城,深化深港合作、区域合作。以“高铁新城、交通枢纽”为目标,按照“产城融合、站城一体”思路,整合西丽高铁枢纽周边土地,规划建设西丽高铁新城。统筹引入赣深客专、深汕客专、深茂铁路和深惠、深莞增、深珠城际铁路,以及地铁13、15、27、29号线,打造成集研发创新、商务办公、国铁城铁、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推进深圳湾口岸功能调整,争取穗莞深城际线、深莞增城际线引入深圳湾口岸站,预留衔接香港洪水桥条件,打造深圳湾口岸综合枢纽。
北拓
抓战略机遇 建北部中心
“在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中,光明区要抢抓"北拓"战略机遇,高标准、高品质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推动光明发展迈上新台阶。”市人大代表、光明区委书记王宏彬表示,光明将以世界一流标准编制光明科学城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统筹抓好土地整备、土建工程等各项工作,全力加快人才公寓、图书馆、医院、道路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与此同时,光明区将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品位,启动光明中心商务区建设,将光明中心区打造成为深圳北部中心的“城市心脏”,依托地铁核心站点TOD开发,重点打造一批立体城市项目,围绕中央公园集中布局一批城市级文化、体育、商业综合配套,建设一批大尺度城市地标,打造多元融合的中央活力区和城市新中心。此外,推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大型商业综合体等高品质生活配套和商务配套建设,打造深圳北部综合交通枢纽和光明城市会客厅。
“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新定位,对于光明区来说是历史性的机遇,也是嬗变化蝶最有利的窗口期。”市人大代表,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刘胜表示,光明科学城不是未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各项工作进展有序。2019年,光明区将全力做好科学城土地整备,稳定规划、法定图则,包括节点的城市设计,做好基础和配套的规划工作,将蓝图进一步呈现。同时,新一年将正式启动光明中心区建设,目前,各项土地整备基本完成,主干路网正在动工建设。加快光明云谷(一期)、光明小镇建设,全面启动迳口村改造、马拉松山湖绿道、森林运动公园建设等。此外,动工建设中大附七(二期)、中大附属中小学。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完成水污染治理任务;将用两年时间完成119个城中村改造提升,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
中优
做强“中轴脊梁”辐射东西南北
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福田作为中心城区,将迎来融合发展、协同发展的新机遇。
市人大代表、福田区委书记吕玉印表示,福田区作为“中优”板块,要挑起做强中部脊梁的重任,同时要辐射东、西、南、北板块。具体思路是,福田要推动形成 “一轴两翼”发展格局,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更具辐射力的 “科技创新中心”,更具软实力的 “文化教育中心”,更具影响力的 “服务交流中心”等四大中心。福田区“四大中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打独斗,“四大中心”要成为服务和辐射东进、西协、南联、北拓的功能平台。比如,福田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要辐射其他战略板块的上市企业和实体经济,福田科技创新中心要以金融为纽带,对标曼哈顿+硅谷的模式,形成区域战略联动关系。
“物理空间有限,战略空间无限”。吕玉印表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产业要素是流动、互补的,开放的格局要更大更广。福田区将充分释放产业资源、政策资源、空间资源,为粤港澳产业项目在福田落地提供优质产业空间和高效营商环境。
“河套、福田区、龙华区、龙岗坂田,以及东莞塘厦、凤岗、松山湖等区域围合而成的城市中轴地区,串联港深莞三大城市,是深圳"南联、北拓、中优"的战略空间载体。”市政协委员、龙华区政协主席钟荫腾表示,目前中轴中部地区还存在创新资源要素相对分散,跨区交通建设、配套设施不足等情况。“如何撑起深圳的"中轴脊梁",要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等战略规划着手。”钟荫腾说。
据悉,本次政协会议期间,钟荫腾、仙新民等18位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做优做强中轴脊梁”的提案,“增心、强轴、提级、优境”的建议得到不少与会委员共鸣。
仙新民委员表示,“增心”,就是要优化完善福田中心区、加快建设北站中心区、扩容提质鹭湖科技文化中心,沿着中轴线由南到北,打造深圳大都市圈均衡辐射的组织中枢;“强轴”,就是要打造引领湾区双向开放的衔接纽带,建设跨行政区协作发展平台,推动深港深度合作、推动深莞协同发展、加强深圳市域内部协作。建议将龙华区北部观澜街道、福城街道、观湖街道与东莞市塘厦镇、凤岗镇整体作为一个深度融合的“深莞观塘凤协同发展试验区”;共建清湖-坂雪岗未来科技城;“提级”,建议加快完善产业与空间规划,以深港合作龙华示范区、深莞智造协同示范区、富士康-华为创新街区等项目为抓手,以梅林关科技产业创新基地、黎光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基地为支撑,打造产值超3000亿元的梅观科技创新走廊;“优境”,就是发挥深圳中轴生态资源聚集的优势,打造世界一流中轴景观带。委员们建议,可将“中轴提升战略”纳入深圳市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修编,促进中轴提升战略高效实施运行,从全局上考量中轴的产业、交通、文化及城市景观等布局规划。
(深圳商报记者 黄青山 王斗天 郑恺 贾少强 赵川 毕国学 孙波 潘咏 张妍 邓红丽 李丹 通讯员 葛薇)
新闻推荐
深圳晚报讯(记者林炳权)近日,2018年全市市容环境综合考核结果公布。结果显示,盐田区在环境卫生指数测评和公厕指数测评中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