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跨国企业早已不再是优秀人才的唯一职业选择,记者昨日采访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型企业实力提升、提供更多职业路径的发展空间,本土优质企业成了“香饽饽”,已逐渐成为顶尖人才理想的工作选择。
跨国企业不再是优秀人才唯一选择
本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记者采访发现,本土创新型企业颇受中国职场人士的青睐。
4月初,全球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发布“顶尖公司排行榜”,25家上榜中外公司被评为中国职场人最向往的企业,阿里巴巴、百度、字节跳动名列前三,深圳企业华为、腾讯与亚马逊、特斯拉、苹果、甲骨文等知名企业一同上榜。
领英中国总裁陆坚表示,从上榜的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占比来看,15家中国本土企业上榜。可见,跨国企业不再是优秀人才的唯一职业选择。
陆坚表示,中国本土创新型企业对人才吸引力大增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以及政府从监管到资本,从技术到人才,出台多方面支持性政策,鼓励创业创新,构建出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要素生态和供给体系。这一切都为创新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推动这些公司一跃成为中国职场人士最向往的企业。
优秀青年创新人才挑大梁
过去,中国企业的领导型人才大都希望能够进入外企工作,并终身任职于某家外企。然而现在,他们更愿意选择一家本土企业创新创业,这种趋势在年轻人中尤为明显,“近年来不断崛起的科技公司正在重塑中国企业格局”。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陆建熙说。
纵观今年初的深圳市科技奖名单,自然科学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为36岁,技术发明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为30岁,科技进步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为32岁;再看深圳创新明星企业中,大疆汪滔、柔宇刘自鸿、越疆刘培超、碳云王俊等公司创始人都是清一色的80后,本土企业的领导者趋年轻化。
市科创委有关负责人说,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引领“双创”重要的生力军,他们活跃在科技创新第一线,不断激发出科技创新活力,潜力值得期待。也说明深圳不断完善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给广大的年轻创新创业者提供了肥沃土壤。
打造顶尖人才集聚高地
中国本土创新型企业快速发展的趋势明显,中国企业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与日俱增。2018年,深圳市引进海归人才超过1.7万,累计引进海归人才超过12万人。
“深圳吸引人才可谓不拘一格。”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陈煜波认为,深圳人才政策可以说是走在全国最前面,对人才的重视和前瞻性为深圳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陈煜波说,在国际人才流动方面,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流入/流出比最高的城市,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流入/流出比分别达到1.65和1.68,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和保留率都居于前列。
近年来,深圳围绕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相继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推进创新人才政策系统性优化重构,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新闻推荐
(网络图片)(网络图片)人生总有两难的时候,当有些年轻人选择了家乡以外的城市去发展,而他们的父母有可能会希望孩子回老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