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这里汇聚了科技创新领域最前沿的技术;这里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最专业的应用场景;这里涌现了一批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际垄断的优秀初创企业,这里是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1号展馆的“龙门创将”展区。
昨日,1号展馆的“龙门创将”展区前熙熙攘攘,体验模拟飞行驾驶舱、智能眼镜和水下助推器的观众络绎不绝。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区不仅汇集了本届 “龙门创将”大赛首批胜出的42家优秀企业参展,还有往届“龙门创将”中国赛区冠、亚军企业“校友”助阵,以及“龙门创将”的理事单位也带着自己的最新成果一一亮相。
政企领域机器人领风骚
不同于往日常见于消费领域的机器人,记者发现,本届在“龙门创将”参展的多家机器人企业普遍聚焦于政府和企业。
“这条逼真的鲨鱼水下探测器可以下沉至水下1000米,噪声小、隐蔽性高,可以在不干扰鱼群和生态的情况下,做到精准的水下探测。”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此次带来的仿生水下机器人着实让现场观众开了一把眼。展台负责人告诉记者,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是一家专门做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水下机器人企业,拥有200余项相关技术专利,已与百余家政府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中国海事部门已经在使用这款水下机器人。”这位负责人说,除了鲨鱼这类大型探测器,还有“蝠鲼”水下机器人,它更加小巧,探测更加精准,造价在百万级以上。记者看到,该公司针对普通消费者还开发出一种水下助推器,“你只要抓住手柄,按下按钮,不会游泳也能畅游大海,非常省力有趣。”据了解,这款消费级水下机器人BIKI还是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销售最好的水下机器人,在公司官网和电商平台均可购买。
“我们公司的发展目标是致力于"解放"中国2000万的焊接工人。”深圳微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现在市场上鲜有高性能工业智能混合算法体系赋能的焊接机器人,它能解决传统焊接机器人的精准性问题。他告诉记者,该公司此次通过参赛已向全球的算法高精尖人才发出号召,鼓励大家积极投身实体创新,解决工业制造业领域的诸多痛点。
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受热捧
有无数科幻作品都曾设想过将人脑与电脑相结合,用意念操控机械,就像电影《阿凡达》中受伤的退役军人用意念控制阿凡达在潘多拉星球作战的场景。有趣的是,记者在本届“龙门创将”展区就看到了这样的企业。博睿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领先全球的脑机智能技术,能够实现大脑与世界的无缝连接。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这种技术叫做脑-机接口技术。
什么是脑-机接口技术?记者了解到,它是通过采集与分析神经活动,将大脑发出的信息直接抓换成可以驱动外部设备,从而代替人的肢体或语言实现与外界的交流以及对外部环境的控制。
“我们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大脑机制,带上脑电波传感器装置,不仅能通过脑电波控制机器,还能通过大数据采集、解析和调控为核心的脑机智能技术平台,研究癫痫、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该负责人说。
“我们不仅可以帮助医生筛查医疗影像,还能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精准算法把影像中的病变和器官用颜色标识出来,让医生一目了然。”记者在汇医慧影展台,看到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做AI辅助诊断方面的技术已经越发成熟。
据了解,在提升效率方面,AI辅助诊断能够把诊断平均时间减少到5秒,比传统时间快10-30倍,同时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在精准诊断方面,AI辅助诊断能够自动定位病灶。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胸部X线的气胸、肺结节、肺结核、肿块的自动诊断准确率达到95%;骨折X线自动识别率超过93%;肺部CT肺结节检出率超过96%。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记者闻坤跨国企业早已不再是优秀人才的唯一职业选择,记者昨日采访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型企业实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