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山正在实施手术。
近日,全国很多肠癌患者都打听到一个消息,中国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大师——世界NOSES创始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来到深圳,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指导工作三个月。20多名患者“打飞的”来到深圳求诊。
在医疗界,王锡山的“微创中的微创”“不用划开肚子就能做肠癌手术”的医技声名远播。正值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报记者专访这位中国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大师,了解到这一创新技术背后的故事,读到一位大师的医者之心。
微创中的微创
王锡山说,微创在广义上是理念,在狭义上,微创指手术切口的大小,尤其是肠癌手术中的腹壁切口,虽然微创技术的发展让手术入路的刀口可以小至4毫米,但切除的标本只能通过“划开肚子”取出。别看只是刀口,在王锡山看来,它影响到患者的痛感,也会让患者有微妙的心理变化,“这道刀口会不停提醒患者,自己是一位肠癌病人,这会让患者很灰心。”
2007年,一位法国医生的经阴道胆囊切除手术让王锡山受到启发——可以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和不断尝试改进,2010年6月和8月,王锡山成功实施两例经阴道直肠肿瘤切除术,这也是世界首次直肠癌NOSES手术。所谓NOSES(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的定义是使用腹腔镜器械、TEM或软质内镜等设备完成腹腔内手术操作,经自然腔道(直肠或阴道)取标本的腹壁无辅助切口手术。其最大特点就是标本经自然腔道取出,避免了腹壁取标本的辅助切口,术后腹壁仅有几处微小的戳卡疤痕。
这就是王锡山“微创中的微创”的开端,他成为世界NOSES的创始人。这种技术让患者在术后可以减少疼痛,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恢复。因为腹壁没有大的切口,不会引起剧烈疼痛,有的患者甚至在术后6小时就完全忘记手术的疼痛,开心地唱起歌来。
发明多种里程碑术式
作为医者,王锡山经常站在患者角度想问题,患者的需求也“推着”他不断前行。
2013年,一位在韩国留学的23岁小姑娘被确诊为结直肠癌,家里人带着她找到王锡山。按照常规,王锡山可以为她实施经阴道直肠肿瘤切除术,可是,“小姑娘年纪那么轻,未婚未育,如果标本经阴道取出,会不会对她以后生活有影响?”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王锡山心间。
2013年6月26日凌晨2点,王锡山从梦中醒来,一个灵感突然闯进他的脑中:“何不切除这一段直肠经肛门拿出肿瘤?”他赶紧把这个想法写在小卡片上。第二天一早上班,王锡山和团队商议之后就实施这一手术。手术很成功,他们切除了长有肿瘤的一段直肠,经肛门取出,最终小姑娘的肚皮上只有几个操作孔疤痕。
由此,王锡山又从该手术发展了十多种针对肿瘤在结直肠癌不同位置的术式,“这对于一个外科医生来说,是很鼓舞和兴奋的事。”王锡山说,“一个好的外科医生,不是你能做多大的手术,而是你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手术。”
几年间,王锡山团队不断改进NOSES术式,并撰写成书,成立了中国NOSES联盟,造福更多患者。记者了解到,由王锡山主编的NOSES书籍已经被翻译成英文,日文版和俄文版也在校对中。
国内众多患者追随而来
4月份,王锡山受委派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指导工作,他将在深圳工作三个月,将该院的胃肠癌治疗水平推向新的台阶。目前,王锡山领衔完成深圳首例全盆腔脏器切除术,帮助一位直肠癌老年患者得到生的希望。现在,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前来,除了深圳本地患者,还有来自海拉尔、重庆、马来西亚、新西兰的患者。
近日,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公布了2018年深圳肿瘤监测数据,大肠癌成为深圳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的癌症,2018年深圳市常住人口新发胃肠癌达3544例,其中,肠癌达2434例。王锡山说,防治胃肠癌,需要从国家、社会到个人建立交叉的防护体系,国家、社会层面做好环境、饮食方面的防护,个人则需要做好癌前疾病防治。目前国际公认的对抗癌症最有效的方式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胃肠癌的早诊早治,可以不开刀,不需要化疗,在内镜下切除癌前病变,治疗效果非常好。对胃肠肿瘤来说,胃肠镜检查及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大肠癌的“金标准”。他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和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应定期做早癌的筛查,而有肿瘤家族史的人更应提前进行筛查。
(郑健阳)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邹媛)昨日,2019湖南—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贸易洽谈周上,长沙市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作为招商对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