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晶报App上线,《晶报》也于28日开始刷新了版面。
“感觉更新挺及时的,内容也多,尤其是很多深圳本地的新闻。”29日,对于新近刚刚正式上线的晶报App,读者们下载使用后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普遍称赞晶报App界面清新,颇有惊喜。阳光媒体,阳光依旧,现在这缕阳光不仅来自晶报版面,同样也来自刚刚正式上线的晶报App。
市民点赞: 内容丰富,界面清新,设置贴心
“29日早上,看到当天《晶报》头版上写着大大的"亲,快来扫码下载",发现原来晶报App于28日正式上线了。于是,我就扫了头版上所附的二维码,下载了晶报App。”市民彭先生告诉记者。他说,感觉晶报App内容丰富,界面清新,页面设置也很贴心。“尤其是其中的"阳光号"的栏目,里面内容非常多,有很多实用的民生资讯。”据悉,彭先生说的“阳光号”内容,来自晶报App上集结的政务新媒体。目前,作为全国领先的政务新媒体运营机构,晶报运营服务的政务新媒体数量已超140家。此外,晶报App上的原创漫说、沙画视频等内容,也让他觉得目不暇接。
市民莫先生是一名长期关注《晶报》的忠实读者,早在晶报App试运营期间,他就已经下载了。莫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总能在晶报App上找到自己关心的内容:龙岗的环境、学校、交通、菜市场、休闲……28日一大早,他在手机上刷新到一条名为《深圳的六月天,长了怎样一张什么脸?》的新闻,令他感到惊喜:“这个写深圳6月天气的新闻,数据全,比较有趣,最后还做了总结,挺有深度的。”
“现在市面上的新闻客户端已经有不少了,但是晶报App还是给我带来了惊喜,让我眼前一亮。”李珊是一名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她表示,发现晶报App的内容更新挺及时的,很多信息政府部门刚公布,很快就在晶报APP上看到了。
市政协委员张学虎认为,晶报App是一个创新产品,它通过主动抓取的方式,聚合深圳政务新媒体的各种信息,给本地受众及时了解本地最新信息,提供了一个新渠道。“这些年,深圳各单位对新媒体发展非常重视,特别是公众号,基本普及到了各部门。将这些公众号信息重新组合、分类,并且提供给不同受众,确实能够催生一个媒体新渠道。”他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甘肃省陇南市官方微信平台“陇南发布”以《来自千里之外的喜讯》对晶报App正式上线进行了报道,尤其是特别强调、突出了“陇南频道正式入驻”,即晶报App内专门开设了“深陇”栏目。记者发现,截至29日19时,该条已经被点击12000多次,下面有许多留言为深圳媒体设专栏传播陇南声音点赞。
《晶报》纸质版:
版面刷新配合App正式上线
“另外,感觉这两天《晶报》的版面也变了,版面名字变了,稿件变得比较精简,许多稿件旁边还附有二维码,写着"扫码看视频"。”彭先生指着手里的纸质版《晶报》说道:“这样很好!假如想看更多内容,可以在晶报App上看。”
据悉,为了配合晶报App上线,《晶报》也于5月28日开始刷新了版面。“随着晶报App正式上线,晶报融媒体转型迎来一个重要节点:从此,纸质版的《晶报》,将从晶报传媒的主要内容载体,转变为以晶报App为核心的晶报融媒体矩阵的一部分。”晶报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通过这次版面刷新,晶报传媒将纸质版《晶报》从一张封闭运行的报纸,转化为晶报全媒体传播矩阵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晶报App形成快慢结合、详略互补、互相引流的有机整体,充分发挥融媒体矩阵的合力。
刷新版面后的纸质版《晶报》,设有TOP10、更生活、集结号、数据深圳、来互动、正前方、主领域、十一区、开场哨等版面。今后,纸质版《晶报》基本定位为用户提供信息过载时代的精准化导读和过滤;强调信息的可视化和多媒体呈现,简约易读和多媒体平台转场的便易性;强化自身政务媒体运营国内领先品牌的机构形象,赋能用户和赋值服务单位;持续探索报纸内容薄与厚、快与慢、深与浅的辩证关系;强化报纸的观点纸、人文纸和视觉纸的内涵。
晶报记者 罗俊杰 李婷菊/文 金羽泽/图
新闻推荐
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李亚威谈《深圳人著作目录》 图书馆是作品最好的归宿
▲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向李亚威(右)回赠“捐赠证书”。深圳晚报记者李福莹通讯员张森今年“4·23”世界读书日,深圳图书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