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李恒特别喜欢晶报创刊18周年纪念特辑“英雄生涯”。
“祝《晶报》18周岁生日快乐!”晶报读者李恒的笑容和“晶报橙”一样灿烂,“我特别喜欢《晶报》今天推出的18周年纪念特辑"英雄生涯",里面有很多内容让人非常感动,祝福晶报越办越好!
记载着晶报成长历程的《晶报》创刊18周年特辑“英雄生涯”,仿佛一双打开时光隧道之门的手,让晶报的老读者们回忆起记忆深处那些和《晶报》一路相依相伴、一起成长和奋斗的时光,他们纷纷为《晶报》送上最真挚的生日祝福。
“我被那缕充满活力的橙色所吸引”
“记得那时在报刊云集的书报亭,我第一眼被《晶报》那充满活力的橙色Logo所吸引了。”在深圳市南山区一家企业工作的读者尹先生至今还记得和《晶报》初见的那一刻。
2003年4月,作为一个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尹先生只身来到深圳一家高科技企业工作。初到深圳,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每天读晶报成为了尹先生习惯,充满朝气的《晶报》仿佛是一个值得相依相伴的好朋友,成为他了解深圳的一个重要信息渠道。
最吸引尹先生的,是《晶报》的民生和体育报道。“《晶报》民生报道的内容贴近生活,体育报道全面及时、内容丰富,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我每天拿到《晶报》就会迫不及待地看体育报道。”
看到《晶报》创刊18周年特辑“英雄生涯”,仿佛打开了时光隧道之门,让尹先生回忆一路上有晶报相伴的时光历程。如今,尹先生更多是用手机打开晶报App来阅读内容丰富的报道。“希望全媒体时代的晶报进一步增加对深圳市民生活相关报道的力度和深度。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要祝《晶报》18岁生日快乐,也要感谢《晶报》的一路陪伴!”
“《晶报》激励我不忘初心、维护正义”
“记得在2004年11月,我来到深圳,因为从事检察宣传工作,和《晶报》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在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晶报读者孟广军心中,作为一个新锐媒体,《晶报》“就像一缕蓬勃的阳光,一阵清新的晨风,一股活泼的泉水,扑面而来,令人心动。走心的内容、自由的文风、鲜明的色彩、创新的排版,让人爱不释手。”
让孟广军印象最深刻的是2012年“5.26”滨海大道飙车案,“顶包”的疑云引发社会公众广泛质疑,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官方微博及时发声,向社会通报了侦查监督部门提前介入引导侦查的消息,10个小时内转发和评论达15000余条。次日,《晶报》刊发了《向深圳市人民检察院致敬》的社论。
“《晶报》对正义的真诚坚守,让我震撼!”回忆自己当时的感受,孟广军说,“媒体,表达着人民的思想和感情,反映着人民的呼声和愿望。这篇不足千字的社论,在我看来重于千钧,它是肯定,是鼓励,更是监督和鞭策,激励着每一位检察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法治、维护正义。”
“从读者到记者,《晶报》一路伴我成长”
“我从读大学时候开始知道《晶报》,之后一直关注。晶报上的文章和照片都散发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许多年轻人都喜欢从那上面发现深圳新闻,了解深圳故事。”深圳女孩陈雯莉既是《晶报》的老读者,又是一名年轻的晶报记者。“毕业后,我进入晶报,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至今已不知不觉走到了第5年,从当年的读者到现在的写作者,这种身份的转变让我视野更加开阔,对这座城市这个世界有了更新的认识。”
“晶报也在成长,我们不再只通过报纸读到晶报故事,App、微信、微博上都有晶报的身影,让晶报故事更加立体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贴近民众、关注民生,民有所呼,必有所应”
“贴近民众、关注民生,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感谢《晶报》18年来对广大民众的关注与报道。”在深圳从事律师工作的林志平是晶报老读者了,多年来他不仅关注《晶报》的报道,还经常为晶报读者们解读热点新闻背后的法律问题。上月,林志平还为《晶报》连续追踪的“高空抛物”系列报道提供了详实的法律解读。
在《晶报》创刊18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林志平表示:“在《晶报》步入18周岁之际,作为一名法律人,我在此祝福《晶报》实现新的跨越!愿《晶报》未来的日子继续关注法治热点事件,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为全面依法治国添砖加瓦!”
晶报记者 吴欣/文 王宁/图
新闻推荐
产品热卖没想到全是“托儿”在搞鬼 南山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批捕6名犯罪嫌疑人
深圳晚报讯(记者高灵灵伊宵鸿通讯员陈丛欣张冬燕)朋友圈微商活跃已不是新鲜事,各种微商招募广告更是五花八门:发个朋友圈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