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左一)认为,课堂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
深圳商报记者 包力 文/图
一所优秀的学校应该具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先进的教学理念、笃实的校风校训、强劲的教育团队以及完善的课程体系。深圳市南山区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实验一小(以下简称“南科大实验一小”)就是这样一所学校,是一所以“让每个孩子都出彩”为育人目标的现代化学校。
2017年,南科大实验一小三年级的7个小创客,发明了一种“新型旋转分类垃圾桶”,只要说出垃圾的名字,相对应的垃圾桶盖就会自动打开,为“垃圾分类”提出了解决方案。次年4月,该发明正式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认证。
在南科大实验一小,创新是起到关键引领作用的因素。
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南科大实验一小的教室内摆放的桌椅不是传统课堂中的“排排坐”,而是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自由组合,如扇形、马蹄形、半圆形、圆形等,便于学生讨论交流,缩短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开展协同合作式学习,提升学生间的群体合作意识,促使群体智慧共享。校长张帆介绍,这样做是想营造民主、开放、平等的学习氛围,“课堂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
课程改革创新。数学笔记是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等美术形式来编制数学故事,通过口语来阐述数学问题,用社会化语音技术作为媒介呈现数学思维,也就是“数学+美术+语言+技术”。通过多学科的交融和跨学科学习,学生的语言、设计、网络社交等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培养和锻炼,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校关注数学思维的培养,聚焦于数学学习目标的达成。
美术课中,用“自然笔记”来深化科学学习。自然笔记是指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运用五彩的画笔,绘制大自然,用画笔去解读科学现象,用语言来阐释自然现象,也就是“美术+科学+语言+技术”,让语文、科学、美术和技术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素养与技能。
对于孩子们来说,上课已经不是负担。一位一年级小男孩说:“上课挺好玩的呀,可以唱歌,还可以做游戏。”
一堂英语课开始了,随着英文歌曲《People in my town》欢快的节奏响起,孩子们用小脑袋轻轻点头打起拍子,随后看着教室前方大屏前的歌词提示及动画片,开心地唱起歌曲。这首歌形象地描写了一个城镇里包括消防员、教师、医生等各种职业,有的孩子在唱歌兴奋之余,还随手做起一些职业的代表动作。短短的一首歌曲,不仅调动了整个课堂的气氛,也让孩子们了解了多种职业,并且学会了这些职业的英文单词。
“我们以学科的视角构建"STEAM统整项目课程",目的就是以学科教学为基础,融合多学科内容,通过跨学科统整学习,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张帆说。
“南科大实验一小呈现的"学生学得很开心、老师干劲十足、家长也很满意"的原因是什么?”记者不禁问道。
张帆说:“学校开设的课程,是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教育,使得学生思维解放,有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合作意识、动手能力强,而且人格品德方面更加健全。学生开开心心地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老师也有了成就感。另外,很多家长已不再仅仅看重成绩,他们更加明白孩子未来需要什么样的特质。”
张帆告诉记者,作为南山北部片区南科大教育集团的“长子”,他们已完成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在这5年的发展中,学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营造了师生爱校如家、乐在其中的氛围,助力教学创新特色、提质增效的跨越,真正让南科大实验一小成为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实力、有品质的新时代育人摇篮。“我们将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创新"为关键词,用新兴的数字技术引领学校创新发展,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构建现代化新型学校。”张帆展望着学校的美好前景。
新闻推荐
文化交流促青年交心交融 贴心服务助青年创新创业 南山团区委以“青春之力”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深港青年共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你给了我,穿过天际线的喜马拉雅……”9月29日,在南山团区委等主办的“深港青年庆祝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