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怡春 (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
读书贵在会心,每有会心则“于我心有戚戚焉”。今年暑假小读,有几处印象特别深刻,写出来以博一笑。
1.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
暑假终于把《礼记》全本读完。正如《左传》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记》里有关吉礼、凶礼的篇幅相当多,说老实话不太好读,而我终于把它读完了,不能不为自己鼓掌。《礼运》里的这句“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简直让我心花怒放,因为它让我马上想到《孔雀东南飞》,解开了心中多年的疙瘩——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悲剧到底原因何在。学界一般看法,刘兰芝被休有所谓刘不生育说、焦母妒忌变态说等,不论哪种看法都有其合理的一面,又都有其见肘之处。《礼运》这句话则告诉我们,按照当时社会的“礼”,焦仲卿再怎么认为自己的媳妇好都没有用,一切得父母说了算,只要“父母不说”,“出”!也就是说,这首乐府诗的作者(们)是看出了当时社会之“礼”不合理的一面,但不敢明确反对(克己复礼是一贯传统),只好借助这首诗来委婉表达自己的看法,“启发式教育”,让大家尤其家长在对待孩子婚姻上要多包容一点。所以诗的结尾说“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这“后世人”恐怕说的是父母。这样看来,《孔雀东南飞》有“善意”指出当时社会之礼不合理、有待改进的一面,不仅有文学价值,而且有社会“改良”的意义。从历史长河来看,中国人自由爱情的获取,是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努力才成功的,实在来之不易!
2.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六国年表第三》里的这句话倒是揭示了中国历史的一个略带规律的现象。不说别的,革命圣地延安就曾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李零先生也曾说过,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导致了由西北统治东南的便利,所以历代定都北方的朝代历史都比较长。当然,地理环境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人心向背才是根本原因。
3.张夫子问褚先生曰:“《诗》言契、后稷皆无父而生,今案诸传记咸言有父,父皆黄帝子也……”
读《史记》时不时会有新的发现与感悟。难为了司马迁,话不能说得太畅快,你得从字缝里去与作者会心。《三代世表第一》里的这句话则告诉读者,中国后世历代帝王,都是黄帝子孙。说白了,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其实就是黄帝家族里的事。
新闻推荐
(记者毕国学何鑫)10月23日,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的“2020政府信息化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深圳市龙岗区统计局“龙岗区智慧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