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俪蓉 (龙岗区石芽岭学校教师)
今晚,我又听父亲唱歌谣了。他抱着小蛋宝,一边教她用双手轻轻打着节拍,一边拖着悠长的声音唱:
月光光,秀才郎
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种韭菜
韭菜花,接亲家
亲家门前有口塘
放条鲤鱼八尺长
长的拿来做酒席
短的拿来娶姑娘
这是儿时父亲常常给我唱的歌谣之一。如今,熟悉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一遍又一遍,像潮水一样敲打着我的心扉,带我回到童年。
如果说我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那我就是父亲的“跟屁虫”,经常欢呼雀跃地拉着父亲的手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地开启“十万个为什么”模式。忙碌的父亲除了认真听我碎碎念,为我答疑解惑,还会用低沉的声音为我唱古老的歌谣。这些歌谣陪伴着我,让我在温暖有力、生动有趣的话语中成长。每次听父亲唱歌谣,就好像父亲牵着我的小手到民间故事的王国里遨游,我们共同度过一段充满温暖的快乐时光。那歌声时而悠长,时而轻快,富有韵味——这是我生命最初听到的最动听的旋律,感受到的爱和幸福。即使过去了20多年,我依然记得这些歌谣,甚至记得父亲唱响它们时周围的情景。我将这些宝贵的体验和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内心深处。
我听着父亲的歌谣,脑海里把听到的声音转换成丰富的画面:想象着那是一位眉清目秀的读书人,骑着一匹白马,走在荒原的一条小路上,路过一个叫莲塘的地方。那里长满了茂盛的韭菜,有的开出了洁白的花儿。年少的我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知识储备都捉襟见肘,所能调动的经验就是我家鱼塘边上那一畦嫩绿的韭菜以及鱼塘里自由自在游泳的鱼,它们时常出现在我勾勒的故事情境中。长大之后,我才明白,这种能将声音在脑海里转换成画面的能力,叫做“想象力”。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一书中说到,“对婴儿最有价值的音乐,未必是莫扎特、舒伯特等音乐家的作品,而是父母和家人亲口为他们唱的儿歌或摇篮曲。不论唱得好不好,歌声中的感情和思绪都会传达给婴儿,抚慰他们的心灵。这种简单而原始的做法,是启迪幼儿心智的最佳方式。”我一直坚信,声音是有一定温度的,带着父亲的体温和浓浓的慈爱,不仅传入我的耳中,也传入我的心里,生根发芽,为我的成长提供不竭的力量。
感谢父亲的歌谣,它教给了我一种叫做“想象力”的东西;教会了我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用“心”就能到达。更感谢父亲,他用爱陪我长大!
新闻推荐
横岗街道党工委在健康驿站成立临时党支部、创建党员先锋岗,把党组织建立到疫情防控一线。受访者供图地处连接龙岗区东西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