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良如
6日下午,北风乍起,寒意渐浓,深圳迎来了今年首次寒潮。龙华书城却暖意融融,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张忠亮的“先行示范和文艺担当”文学讲座,在六楼龙华艺廊内开讲。
作为要养家糊口的小生意人,我几乎足不出户,很少参加各类活动,是个十足的“圳”底之蛙。当我来到龙华艺廊,不少作家、艺术家早已入座。看着背景墙上的“文艺担当”几个字,我不由迷茫了——何为文艺担当?如何担当?
带着这个疑问,我认真倾听张忠亮的分享。他首先结合自己的深圳经历说起,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辞去山西稳定的工作,准备前往深圳发展。身边的人都劝他要三思而行。于当时的内地人而言,深圳无异于文化荒漠。张忠亮顶着巨大压力,毅然南下。
相比大多数南下谋生的人面言,张忠亮敢为人先,辞去原本安逸的公职,决然南下,是对文化的担当。恰恰是成千上万外来人员,为特区建设添砖加瓦,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佳绩。每一个在深圳奋斗的人,如大大小小的构件,砌就了这座城市飞速发展的丰碑。
据我观察,在深圳生活的人,无论是奋斗精神还是精神面貌,和其它地区的人不太相同,和这座新生城市一样,都焕发着蓬勃的朝气。我身边的朋友,几乎都是外省人,他们都积极向上,敢闯敢拼,无一不热爱这座城市,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张忠亮说,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圳当年“杀出一条血路”,今天则要“闯出一条新路”,要作驶向民族复兴的第一艘“冲锋舟”。与科技创新相比,深圳的文艺、文化指标在全国并不靠前,最大的问题是“四多四少”,比如:社会组织多,平台少;社团多,合力少;作品多,精品少;需求多,市场给的少。深圳的历史意义、文学艺术意义是不可复制的。深圳的文学活动,比其它任何城市都要多,可是精品、有影响力的作品极少,没有出现反映时代主题的长篇小说。虽然如此,深圳绝不是传言中的文化沙漠,而是一座文艺创作的富矿,是中国当代新文化的桥头堡。
活动结束后,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无论是“四多四少”,还是精品奇缺,并不代表深圳文艺人才稀缺。相比科技创新的飞速发展,文艺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沉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式新媒体异军突起,快餐式阅读风靡,传统媒体受到非常大的冲击。作为写作者,更要静下心来,放慢脚步,用心观察,用更多精力和时间,来关注这座城市的变化,聆听身边不同的声音,并为之做出深度思考,才能创作出贴近时代背景的精品佳作,挑起时代赋予的文艺重任。
新闻推荐
民治街道获评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两人获评先进个人 党建引领防控 奋战一线守好“桥头堡”
民治健康驿站工作人员为隔离人员送上书籍等暖心物品。12月10日,深圳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举行,民治街道获评“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