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南园邻里互助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举行。
互助会为社区环卫工人送慰问物资。
南园社区位于南山街道中西结合部,是一个人员构成多元、工商住宅融合的混合型社区。经过近几年综合治理,社区在安全治理方面取得切实成效;然而,在多元协同,激活内生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方面仍存在难题。
去年以来,南园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群众自治”,凝聚多元力量,培育“同心南园邻里互助会”等公益服务型社区自组织,确保激活内生力量依靠社区、养在社区、服务社区。
激活内生力量,打造社区自组织,成为深化社区治理又一条可借鉴典范,“南园经验”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如今,南园社区邻里有爱,党群共融,生活幸福。
依靠社区:自组织激活内生动力,党群共融打破淡漠关系
“5个住宅小区、950栋楼宇、12852户居民,人员构成有机关公职人员、原农村村民、社会各界人士等、流动率高达91%”,这是南园社区当前的居住现状。
在深圳高速发展进程中,诞生了许多诸如南园社区人口结构复杂多元、高度异质的“陌生人社会”。“来了就是深圳人”,提升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加强彼此联系,一直是基层治理中的热点课题。
基于现状及需求,近年来,南园社区党委改变思维方式,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路径,以“党建引领、群众自治”为工作思路,将社区党员、本地村民、爱心义工、企业主等多元力量联聚合起来,培育“同心南园邻里互助会”等公益服务型社区自组织。
如何培育社区自组织?关键在于依靠社区。首先,成立走访小组,南园社区党委班子划分小组,通过走访挖掘党员骨干、本地村民、爱心义工、社区社会组织人才、企业主等力量,并汇总形成人员清单;再者,召开研讨会,党委班子共同讨论并商定组织带头人和骨干人员;此外,引入资源专业培育,整合街道街区建设部、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工团队的力量,加大对社区自组织的专业化培育管理,并从体系化建设、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其平稳发展,和谐稳固。
2020年初疫情发生,催生社区自组织——“同心南园邻里互助会”诞生, 成立之初有会员30多人、现在已经发展到70多人。据悉,成立互助会的目的是关爱疫情发生地户籍居民及社区困难家庭、空巢老人、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现邻里相帮、守望相助,推动建立社区新型邻里关系,不断丰富“南园经验”内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听说有互助会时候,我毫不犹豫申请加入,希望接下来能服务更多老乡”。陈露萍当时从疫情发生地回来,街道领导和社区干部的关心慰问让其备受感动,所以选择入会。互助会成员既有社区党员志愿者、星级义工、热心社区居民,更有被贴心服务所感动而自愿加入的疫情发生地户籍居民。
此类社区自组织调动和激活各方资源,为居民参与社区对话或服务提供了多元渠道,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提高了,彼此联动共融加强,归属感随之提升。
养在社区:引资源专业培育,促进稳固健康发展
成长需要内生力刺激,还需外动力供养。
自组织培育初期,成员之间较为零散、组织发展较为迷茫、成员服务能力偏弱,南园社区党委时刻引领互助会孵化、服务、激励、成长。
坚持党建引领核心,规划了社区自组织培育“蓝图”。以互助会为例,南园社区依据不同工作侧重转变服务策略,保证了互助会时刻有针对性开展服务、成员活性不减,促使互助会由疫情特殊服务向顺利过渡为常态服务等。
凝聚多方资源力量,堆实了社区自组织培育“土壤”。社区党委依靠街道职能部门支持,引入各方专业力量,深入探讨交流,分析南园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社区的自组织培育路径,制定组织培育方案;并引入其他社区优秀自组织力量,促进组织间的自主交流、互动互助,为互助会成员快速成长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
目前,南园社区党委已经引入社会服务中心、社创汇等枢纽型专业社会组织力量,协助互助会做好制度化的服务管理和组织管理,制定互助会制度手册,用规范化的机制推动互助会会员发展与管理、服务开展与记录等,引导互助会往专业规范方向成长。
制定成员服务激励制度,激发会员活力。首先,重视宣传,巩固互助会服务成效,肯定和激励成员的无私付出和奉献,并扩大内生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有效性。疫情初期,互助会获得央媒报道,给成员极大鼓励。此外,重视团队培育,以定期的团建促进内部融合,以年度评议推优优秀会员个人。优秀会员将获得参与社区服务的优先权,并享受社区、街道安排的培训、参访、交流等机会,可以参与社区、街道评优表彰,获得南山区社会组织人才库推荐资格。
得益于有效培育,互助会成立大半年,现在已由孵化走向成熟稳定。互助会发展积累的良好基础和成效,以及成功经验,为社区党委推动各组织联动参与治理奠定了基础,开启了党建引领社区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新篇。
服务社区:从特殊期延伸至日常,互助共筑邻里情
依靠社区,也服务社区,这是自组织健康发展的根脚。
面对疫情这个公共突发事件,社区党委将散的抗疫力量凝聚起来,互助会因此诞生,引导大家的需求目标聚焦到社区抗疫和邻里关怀中,搭建议事平台,增强党群共融。
疫情初期,湖北籍单亲妈妈胡女士身体不好,还带着8岁的孩子,既无法工作,也不能全身心照看孩子。得知情况后,互助会第一时间安排志愿者带领孩子到党群服务中心开展课业辅导,此外,积极联系爱心企业为胡女士捐款捐物。
在特殊时机应运而生,互助会最初服务出发点是关爱返深湖北籍居民和困弱家庭。后疫情时期常态化运作下去,又该如何运作发展?
在社区党委引领下,互助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区充分分析了居民需求和互助会的服务使命,在专业力量指导协助下,对互助会服务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建立起了重点工作、基础工作和特殊工作三部分构成的服务体系。
重点工作是将重心放在困弱妇女包括他们的家庭上,协助这部分群体走出困境;常规工作有四点半课堂日常辅导,为居民对接工作岗位,每周送清暑便民服务等;特殊时期的应急工作如疫情、台风或不可预期的重大突发事件时期发挥能动作用。
深圳夏季闷热而漫长,在南园社区工作的环卫工、建筑工、巡防人员等,常常能在社区喝到免费绿豆汤等消暑饮品。原来,互助会每周定期开展送夏日消暑凉茶及绿豆汤饮品活动,让来深建设者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及居民对他们的感谢。据介绍,三个月共完成20期的送消暑饮品活动,总服务人数6337人。
“在生活陷入困境时,互助会用温暖的祝福和关爱帮助了我的家庭渡过难关,经常给我送米油肉,不然我和孩子们的基本生活都成了问题”,杨金玲在南园社区生活多年,丈夫常年不着家,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她说在这里感受到温暖。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互助会是一个温暖有爱的群体,帮助别人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形动,用我们微不足道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我们最大的快乐”,互助会成员罗金玉表示。“互助会是一个大家庭,邻居之间有困难,互助会成员都会热心帮助”,宋祥慧是成员之一,她认为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细胞,社区治理人人参与、社区服务人人热情,那么社区生活就会更加和谐、社会发展会更加和谐。
“同怀互助心·共筑邻里情”,借助互助会影响力,这个代表爱与温暖的口号已在南园社区传播开来。
未来,南园社区党委将以互助会为起点,培育更多社区自组织,聚焦服务,搜集需求,表达关爱,促进邻里和谐党群共融。
(罗兰 张益思)
新闻推荐
深圳晚报讯(记者邹曾婧通讯员罗先芳)为构筑符合居民需求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尤其涉及心理健康素养、抑郁症、焦虑障碍、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