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家燕 (深圳市福田区华强职业学校语文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案例回放
悦悦7岁,家中有一个两岁的弟弟。每次弟弟看见姐姐玩玩具,都要抢过来。家里大人常劝悦悦:“把玩具让给弟弟吧,你是姐姐,弟弟玩腻了就会还给你的。”悦悦不情愿地把玩具让给弟弟,可弟弟拿到后却马上扔掉,因为看到姐姐手上又拿了新的玩具。这样来回几次,悦悦怎么也不肯把玩具让给弟弟了,有时不耐烦还会动手打弟弟,家中天天上演抢东西“大战”。
尽管很多父母都在生二胎前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二宝带给家庭的挑战远比想象中更大。即使父母做到了对两个孩子一视同仁,但是孩子之间还是会存在各种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因为玩具或者零食发生争吵。
理解:必然存在的竞争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儿童出现在同一家庭里时,同胞兄弟姐妹之间会存在一种很微妙的竞争关系,心理学上称之为“同胞竞争”。为了吸引父母的关注,争取更多来自父母的关爱,在同胞中会出现嫉妒心理和排斥行为。
在某种程度上,二孩的竞争关系是必然存在且不受父母掌控的。父母理解了这个事实,当观察到孩子们处于同胞竞争中时,不必太过焦虑,也不必用说教的方法强行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这类问题大部分都是暂时性且不严重的,只要父母拥有理解的意识、平和的心态,它们都会迎刃而解。
孩子们哭闹时,父母不用纠结于如何更公平一点,只需要安抚孩子们的失望情绪。此时可以分别把孩子抱坐在腿上,平和地告诉他们:“你们很在乎彼此。悦悦很努力地谦让弟弟,弟弟也总想和姐姐一起玩,只是目前你们还在学习互相理解。在争吵过后,你们可以继续一起玩,也可以选择独自玩耍。”
接纳:饱含委屈的情绪
父母并非刻意忽视大宝,但二宝出生后,难免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二宝身上,大宝自然会觉得存在感越来越弱,开始变得妒忌和不开心。
在孩子间令人疲惫的一轮轮争吵中,大宝总是因为年龄较大而被父母期待做得更好,他们通常认为大宝已经足够独立,不需要父母的指引了。但实际上,不论大宝处于什么年纪,和弟弟妹妹们相处,大宝仍处于学习阶段。因此,父母应该多从大宝的角度去思考,明白大宝只是想换种方式来获得父母的关怀和爱,接纳孩子因同胞竞争导致的情绪崩溃。
对于悦悦,父母首先要帮助她理解愤怒和委屈的情绪:“弟弟总是打扰你玩玩具,这真的很难受,我能感觉到你很生气。”然后尝试引导她思考如何解决这场冲突:“你可以很认真地告诉他不要这么做了!也可以带着你的玩具到没人打扰的角落,但不必打他。”
明确:界限清晰的物权
父母在调解孩子们的纷争时,要充分遵循物权意识原则——那就是“谁的东西谁说了算”,让孩子分清“你的、我的”。对于自己的物品,自己有处置权;分享他人的物品时,需要征得他人的同意。
家长可以清晰地告诉大宝:“悦悦,这个玩具是你的,你有权选择要不要让给弟弟。如果你现在不想给,等你玩够了以后再分享给弟弟,也是可以的。”这样沟通会让大宝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了解到她对自己的物品有掌控权。对于二宝,父母可以说:“我知道你很想要姐姐的玩具,但当姐姐告诉你她不愿意的时候,你就不能拿。”这样既帮大宝树立了“身份感”,同时也教育二宝不得擅自动用别人的东西。至于最后事情的解决,父母不要当法官,避免在孩子间站队,学会放手管理,让孩子在冲突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
引导:手足分享的乐趣
当一个家庭有多个孩子时,孩子们要学习如何进行分享。父母在关注每个孩子需求的前提下,要引导他们互相学习、了解彼此的需求,在自我需求与他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
比如,当大宝情绪平静后,父母可以在与她独处时聊天:“悦悦自己玩玩具,看到弟弟在旁边哭是什么感觉?”“每当你给弟弟分享东西,别人表扬你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即便如此,也不要期望大宝能在一夜之间学会分享,他们必须经过学习,在一次次打闹、竞争、不愿分享的相处中,在父母一次次赞美他们分享行为的言语里,慢慢懂得分享的意义。
新闻推荐
市、区人大代表现场调研 助推更多免费公厕落地福田莲花街道少数居民担忧后续管理不善或破坏社区公园环境,调研组现场展开沟通
福田莲花街道少数居民担忧后续管理不善或破坏社区公园环境,调研组现场展开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