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1时半,中山市人民医院,急诊室的医护人员依然在忙碌。
王明霞和急诊科护士来到石岐区一个老旧小区出诊。
梁干雄为中山市民众镇新平四村村民义诊。资料图片
晚上11时半,中山市人民医院,急诊室的医生在为刚送来的病人检查身体。
指针指向17∶30,没有几位医生能够准时下班离开医院。
中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梁干雄还没看完门诊病人,又放出去70多个号,怕后面的患者等着急,他正在加紧为大家看病。
同院的急诊科医师王明霞还在路上,她和护士雷震威跟着“120”急救车一起去接病人,这个病人已经出现脑梗塞,只有及时转院才有恢复的希望。
8月19日是首个“中国医师节”。
这是继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确立后我国的第四个职业节日。“有时是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人们常引用美国医生爱德华·特鲁多的话来解释行医的真谛。正如梁干雄所说:“看着那些远道而来的患者,这种信任足够忘记辛苦。”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郎慧
通讯员林茹珠唐柳青黄琳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
1他是省级名医,也是暖心“男神”
中山市人民医院杨颖滨大楼8层,有满满一墙的患者留言,这是内分泌科设立的“医护患沟通园地”。
作为内分泌科的学科带头人,梁干雄本月初刚刚获得第一届“广东医师奖”。据统计,全省能获此殊荣的医生仅有50位。在医院的任何科室里,认识他的人几乎都会不约而同地给出这样的评价:“从没见过梁医生发脾气,他人超和蔼的。”
同事们都喜欢称他“梁男神”。
自2016年起,梁干雄每年都入选岭南名医目录,常有慕名而来的患者找他看病。据他回忆,曾有患者从湖南来找他,在当地县医院治疗后病情反复发作,当时她的积蓄已用尽,正打算卖房子,但最令她焦虑不安的是始终找不到病因。
在仔细询问后得知,患者曾在小诊所经历产后大出血,经抽血检查,梁干雄断定她得的是席汉氏综合征,随后为她开了药,每月药费仅需10元左右。半年后,患者来复诊时身体已痊愈。“这次感觉特别欣慰,病人从外省来,经济条件又不好,最后治疗费不过花了几百元,不但病好了房子也保住了。”梁干雄笑说。
内分泌科护士长尚治新与梁干雄搭档工作12年,她说:“他没有名医的架子,也看不到很多医生脸上的焦虑。他长期都超负荷工作,每天下午1点才吃上午饭。”据尚治新说,每到妇女节梁干雄会为女同事们买花,十足暖男一枚。
“不管走多远,医生都不能远离患者,临床工作的巨大满足感是管理岗位换不来的。看着那些远道而来的患者,这种信任足够忘记辛苦。”梁干雄说。仅去年,医院内分泌科的门诊接待人数就高达14.7万人次,远高于其他医院内分泌科年接待患者平均数。
2“加上女儿,我们家四代都选择了中医”
晚上近7时,李燕林又匆忙出门,从火炬开发区的家中赶去位于西区的中山市中医院。
他是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科里刚接收一位危重的急性肾衰竭患者,大家都在等他,这次他到单位的时间比平时更早。一见病人情况不妙,他马上安排插导管并开始血液净化,第二天一早就拿出了治疗方案。在患者住院的一个多月里,他嘱咐值班医生每晚10点前将病人当天情况通过微信发给他。
这是他对危重病人的特殊监护。“急性肾衰竭的死亡率很高,有一半的患者都无法救治,不能因为疏忽导致病人失去生命。”李燕林说,患者痊愈出院后,有一天他突然接到家属徐先生的电话,说要向肾内科捐赠500万以示感谢。作为医生,他不能收取任何红包,于是他提议成立“徐氏肾脏爱心之家”,将全部款项用于补助困难患者。
走进李燕林的办公室,桌上堆满了扫描的中医手稿,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各种配方。他随手递给记者一本《李文庆中医临床经典医案实录》,这是他在整理父亲手稿基础上为老人出版的。李燕林出身中医世家,到他的女儿这辈,已经传承了四代。受父亲影响李燕林对古医书心怀崇敬,办公桌上摆着他多年潜心研究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和《徐灵胎医学全书》。
受家风熏陶,李燕林的女儿也决定从事中医行业,目前正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创新班就读,还是国家级奖学金的获得者。“我太太现在是博爱医院的中医,家人时常会因使用不同配方治病产生分歧,吃顿饭的功夫就讨论开了。”他说。
去年,李燕林被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这是每5年才评选一次的省中医界最高殊荣。
3不是在抢救,就是在去抢救的路上
从中山市人民医院去到康华路的车祸现场,120救护车司机绳玉山只用了7分钟。此时,马路上已有不少警察在维持秩序。现场,一辆摩托车侧翻在地,物品零散甩在路上,一辆黑色小轿车就停在后面不远处……
这是王明霞经历的第N次车祸救援现场。
迅速从救护车上跳下来,王明霞在乱哄哄的人群里一眼锁定了伤者,快速跑过去检查他的伤口。确定伤势稳定,王明霞和警察交接领人,这一切发生在10分钟内。
今年1月,王明霞从风湿免疫科调到急诊中心担任住院总医师,每周除去48小时休息,其余时间都要呆在医院里。她表示:“做住院总医师是对体力、精力和业务能力的多重挑战,非常锻炼人。”话音刚落,120指挥中心又发来了新指令。
此时已是晚上近10点半,王明霞再次跟随120出发,8分钟后她已和急诊科护士吴育荣爬上了湖东街一幢老楼的顶层。
家属告诉他们,老人心脏不好,感觉胸闷喘不上气。拎着两个大医箱爬7楼,她和吴育荣也有些气喘吁吁,房间里灯光黯淡,他们取出听诊器、血压仪为老人做了基本检查。“急性心功能不全,马上送医院。”王明霞果断地说。
湿热的夏夜,她和吴育荣要将老人从7楼抬下去,好在急诊阿叔这次也来了。阿叔和吴育荣一前一后抬着老人移步下楼,老居民楼楼道狭窄,一盏黄晕的灯根本无法照亮每层全部楼梯。
在闷不透风的楼道,汗水浸湿了他们的白衣。
4自带“急救雷达”的“隔壁老黄”
抢救工作无处不在,这是中山市西区医院内科医生黄文豪的切身体会。他没在医院急诊室和ICU抢救过病人,却在小区楼下和邻居家中及时伸出了援手,挽救了生命。
大约五年前的一个夏天,黄文豪正在母亲家中看电视,突然一个黑影从阳台闪过……“当时我和母亲都看见了,有人跳楼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出去看看。幸好我们楼最高只7层,那人从5楼跳下,我告诉路人别碰他,又帮忙叫了救护车。”
也许因为出于职业敏感,黄文豪的“抢救雷达”时刻开启着。本月初,他正在自己家中悠闲地吃着早饭,突然传来紧急的敲门声并伴随一个女人的声音:“黄医生,快来!我先生心脏病又犯了。”原来是邻居王姐,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这样十万火急地敲门了。去年,黄文豪就曾抢救过她患有心脏病的丈夫。
“这次是心脏骤停更加严重,见到病人时他已经颜面紫绀、四肢湿冷、口吐白沫了。我喂他服下硝酸甘油,并持续做了22分钟的心肺复苏,王姐的爱人最后终于能够自主呼吸,面色开始好转并恢复了心跳。”黄文豪回忆说,在当天的日记中他写道:“今天,在还没上班的时候,我救人一命,欣慰!”
黄文豪戏称自己是能促进邻里和谐的“隔壁老黄”,他看多了病患家属束手无策时焦急而无助的眼神,虽然本着路遇则帮的原则,他还是更希望将基本的急救常识普及给市民。“应该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心肺复苏可以帮助到身边的人,只要懂得基本救助方法,都能在危急时刻救人一命。”他笑说。
新闻推荐
李思羽在学习分享会上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南方日报记者王云摄欢迎扫码关注更多详细内容8月下旬,中山纪念中学高三10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