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山市的工业重镇,火炬开发区大型企业多、工业园区多、两新组织党组织数量也多。针对这一特点,中山市在火炬开发区推进“园区党建”工作,依托火炬开发区内工业园区总公司,按照产业园的辖区划分范围,建立8个综合党总支,将245个非公企业党组织全部纳入管理,搭建四级组织管理架构,激发园区发展活力。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领域推行园区党建、商圈党建等模式,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山市两新组织党工委成立十年以来,探索出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工作运行机制,发挥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六大机制保障推进两新组织党建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在中山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体制机制建设是基础。
自2007年市两新组织党工委成立以来,作为市委派出的正处级机构,由市委组织部1名副部长兼任党工委书记,专门安排了10个编制,配备了3名处级干部,2名科级干部。各镇区设立专门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办公室和流动党员服务管理中心,配备72名事业编制人员,分别负责领导和指导全市及各镇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两新组织党建办公室具体负责、委员单位齐抓共管、基层组织配合落实”的横到边、纵到底工作运行机制。
多年来,中山市委组织部、市两新组织党工委通过建立健全工作运行、经费保障、党群共建、主题活动、教育宣传、志愿服务六大机制,强势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使两新组织的生命力、公信力、发展力、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等均得到有效提升,极大地促进了两新组织的繁荣发展。
在工作开展的初期,本着“循序渐进、逐步扩大”的原则,中山稳步推进两新组织党建覆盖。在“百日攻坚行动”中,创新实施“十个一”工作措施,建立市镇分片联系制度,加强督促指导,增强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在全省率先完成党的工作覆盖率达100%,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覆盖率保持在全省前列。
“活力两新”将党建融入发展
近年来,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领域大力推行园区党建、商圈党建,通过推行工业园区区域化组建,市级产业平台、城市综合体、文化创意园社区化组建,小微企业网格化组建的做法,统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两个覆盖”。
除了火炬开发区的园区党建,中山在大信商圈、西区汽配街商圈等推行“商圈党建”模式,通过成立商圈党委开展以“党员与职工联心引领带动,书记与业主联力引导支持,支部与群团联手引路共建”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引”活动,得到中组部的肯定;在盛景尚峰金融商务中心开展“城市红色CBD党建”,成立CBD党委,得到入驻企业的认可和支持。
在社会组织领域,结合改革开放前沿的党建形势和任务,中山市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山模式”。建立以了党代表为核心,党代表所在党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和群众组织紧密联动的“一核四联”工作机制。在全市推广“联动式”社会组织党建模式,抓好行业协会商会等6大领域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社会工作中的有效覆盖。
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山市两新党工委提出了“活力两新”行动计划,使两新组织党建与社会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以实现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建有活力、群团有活力、载体有活力、创新有活力、服务有活力”,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更好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发展。
“活力两新”既强调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提升组建质量,也突出抓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并且计划通过塑造党企共建“文化矩阵”,激发创新驱动发展活力,创建党社联动“公益矩阵”,助力社会治理良法善治,打造党群一体“服务矩阵”,形成党群服务智慧集聚。
南方日报记者孙嘉琳
通讯员钟亮新
新闻推荐
线上线下齐发力 企业开办大提速 改革3个多月,中山逾2000家企业享受快速开办服务
中山已有逾2000家企业享受到快速开办服务。图为小榄镇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南方日报讯(记者/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