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小孩”看到10年前自己领月饼的照片,讲述儿时的记忆。
南方日报记者
王云摄
扫码看现场
温馨场面
8月15日,一群特殊的孩子来到中山,他们来自汶川县映秀镇,循着月饼的足迹而来。在他们当中,一个名叫明跃的孩子是南方+的“老朋友”——2008年9月6日《南方日报》刊登了一张“灾区的小朋友领到了来自广东的月饼”的照片,图中一个约一两岁的孩子看向镜头,眼中透露着期待。这个孩子便是明跃。
前不久,成都电视台发起了寻找“月饼小孩”的活动,当年向灾区捐赠月饼的中山日威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日威”)希望在中秋节前邀请“月饼小孩”来中山。很快,包括明跃和当年曾到过中山的9名映秀镇中心小学学生全部被找到,并且在8月15日到访中山爱心企业,南方号“中山记者帮”记录下这温情的时刻。
●南方日报记者廖冰莹孙嘉琳
通讯员昆山
他们结缘于10年前的夏末
今年12岁的明跃即将成为汶川中学的初一学生。说起10年前领月饼的事情,他笑得特别腼腆:“我当时还小,有月饼领就很开心了,没想其他,想不到我居然被报道出来,还能来中山参观,真的挺开心。”
这一天,在中山日威的会议室里,孩子们为曾经给他们送去过温暖的爱心企业和热心人献上了哈达和羌红,并一起高唱《映秀花开了》,表达他们的感恩之情。
相隔近2000公里,他们结缘于10年前的夏末。2008年8月31日,装着10万盒月饼的数辆卡车从中山市驶出,满载着中山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前往汶川县映秀镇。
一周后,《南方日报》刊发新闻报道《广东送映秀“家的味道”》介绍了这10万盒名为“家的味道”的中秋月饼,日夜赶制、风雨兼程被送抵灾区的事情,并配发了上述这张图片。这些送往灾区的月饼,还有当时在广东疗养的9名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学生参与制作,曾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誉为“最具人文关怀的物资捐赠”。
时隔十年,作为专门生产这些月饼的爱心企业,中山日威通过成都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寻找包括“月饼小孩”明跃在内的这群孩子。
在媒体、社会和映秀小学的协助下,这些孩子都被顺利找到,于是出现了8月15日的温情一幕。这次回访的孩子里面,有的已经参加了工作,有的已经进入大学校园,但当看到企业仍保留着当年自己亲手制作的各式各样月饼,还有他们签名的包装盒时,孩子们都忍不住惊呼起来。
再次牵手延续友谊
除了在一起共话成长,明跃和小伙伴们还一起参观了企业的现代化生产线,10年间,企业的变化一样是日新月异。而与“月饼小孩”一同到访中山的,还有映秀小学的优秀老师和学生代表,他们是上个月刚刚成立的“中山日威映秀小学100万奖学基金”的首批获得者。
7月15日,这一永久性奖学基金在映秀小学成立,每年将用于奖励映秀小学中优秀的老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8月15日带着师生们一起到访中山的映秀小学校长董雪峰说:“映秀和中山在10年前于一场灾难中结下了深情厚谊,虽说这是我第一次到访中山,但我却感受到了"家的味道",感受到川粤一家的温暖。”活动现场,中山日威总经理翁坤昌还被授聘为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荣誉校长,翁坤昌说:“看到孩子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向上,我感到很欣慰。我希望同学们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用知识和才干回报社会。”
今年7月份,中山日威还收到了来自“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的消息:10年前的“家的味道”月饼捐赠品包装盒将作为该馆永久馆藏品收藏,是广东爱心企业唯一进入馆藏的捐赠物资。
新闻推荐
2018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与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开始申报 8月17日前须提出申报意向
本报讯(记者黄启艳实习生陈家浩通讯员李华宙)市发改局近日发文,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