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向市民讲解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设备的使用。
今年8月,西区正式启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活动。核心提示
垃圾分类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西区作为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筹划,在全市率先投放带积分兑换功能的生活垃圾分类智能设备,探索“互联网+生活垃圾智能分类”新模式,落实垃圾分类奖励机制,实施“蒲公英计划”,推动“三个一”分散处理建设,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不断推进实现辖区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目前,西区已有65家单位被纳入强制分类单位,在烟洲社区、隆平社区两个试点单位和强制单位已投放垃圾桶等各类垃圾分类设备1067个,垃圾袋40740个,宣传折页33000份,宣传架146个,主题宣传栏72个,分类指南2564个,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文/陈伟波郑志标游玉华图/郑志标
在全市先行先试
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今年2月,西区被确定为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在“先易后难、不断推进”的原则下,西区从相关职能部门、社区抽调3名工作人员成立西区垃圾分类工作办公室,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统筹和实施,设立垃圾分类专项资金。明确今年将在辖区内责任主体明确的公共机构(市属、区属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国有企业及市属和区属集体企业,强制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并在试点社区推行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作为全市首个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西区在区内探索垃圾分类工作经验,选取烟洲社区御水湾、隆平社区三队为试点,开展强制分类示范建设工作。期间,西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鼓励和引导试点单位的居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要包括前期垃圾分类宣传、垃圾分类志愿者引导、垃圾分类宣传栏设置、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西区住建局还提供居民家用垃圾分类塑料袋(干、湿两类)、家用垃圾分类桶、试点垃圾分类大桶等所需设施。
同时,西区还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下设5个功能小组。5个功能小组分别是:西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考核小组、西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宣传小组、西区居民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工作推进小组、西区工业企业工业垃圾处理小组、西区建筑垃圾处理工作小组。通过前期的精准划分、完善机制、广泛宣传等方式,目前西区纳入强制分类的单位就达到了65家。
探索建立智能垃圾分类管理体系
今年6月,西区召开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动员会,拉开了“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共建共享绿色西区”的序幕。两个月后,西区在烟洲社区御水湾小区举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启动仪式,在全市引入首套具备积分兑换功能的智能垃圾分类设备,探索建立智能垃圾分类管理体系。
笔者见到,位于御水湾小区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设备,通过简明易懂的图示,引导居民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塑料、金属、玻璃、报纸等)、有害垃圾(电池、药品、杀虫剂等),并在回收设备中设立不同的箱体引导居民分类投放,使分类细致清晰。
据介绍,该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系统主要由礼品兑换机、垃圾袋自动发放机、垃圾分类收集设备等部分组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居民可凭居民卡或手机APP在垃圾袋自动发放机扫码领取可降解垃圾袋。每个垃圾袋都带有二维码,二维码信息与居民卡和手机APP的注册用户信息关联,系统通过后台数据平台,可跟踪到每一个垃圾袋相对应的使用用户信息。
目前,西区在烟洲社区御水湾小区、隆平社区三队、西区办事处办公大楼,已引入使用这套带积分兑换功能的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这套系统的核心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为载体,运用智能化的垃圾分类设备,实现对居民垃圾分类“线下行为”的“线上管控”,最终实现辖区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已投放垃圾桶等各类设备1067个
“您好,我们是垃圾分类志愿者,向您发放分类垃圾桶。”8月4日,西区党工委书记关瑞麟和志愿者们一起,到烟洲御水湾小区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派发垃圾分类设备。
志愿者每进一户居民家中,就送上一组分类垃圾桶,一格为湿垃圾桶和一格为干垃圾桶,并向居民讲解分类方法。“厨房的剩饭剩菜放入湿垃圾桶里,废弃纸巾等干垃圾就放入干垃圾桶内,小区中还会有各类垃圾统一收集的垃圾桶。”
为引导和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西区除了引入生活垃圾分类智能设备外,近期还向试点单位投放了一批垃圾分类设备。目前,西区机关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等强制单位及隆平社区三队、烟洲御水湾小区两个试点已完成投放工作,共计投放垃圾桶等各类设备1067个。除住户领到垃圾分类垃圾桶外,目前隆平社区三队和烟洲御水湾小区两个试点公共区域都已配备可回收物垃圾桶、其他垃圾垃圾桶和有害垃圾回收垃圾桶等集中收集设备。
目前,西区已基本完成一个有毒有害垃圾储存仓库、一个可回收物暂存仓库、一个特殊行业废弃物仓库的“三个一”建设,建成垃圾分类终端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过程的全程监管,西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构造初步成型。
出台《方案》画出“时间表”“线路图”
取得初步成效后,接下来西区在垃圾分类上要干什么?2019年和2020年以后又要取得哪些成效,完成哪些目标呢?其实,这些答案都在《西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今年6月,西区发布这份《方案》,为实行强制垃圾分类画出了推进“时间表”和“路线图”。
根据《方案》,西区将分三个阶段推进。一是从先行强制及试点阶段(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二是试点铺开阶段(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三是全区铺开阶段(2020年以后)。
第一阶段为先行强制及试点阶段。今年,西区将开展先行强制及试点工作。在辖区内责任主体明确的公共机构(包括市属、区属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国有企业及市属和区属集体企业,强制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并在试点社区烟洲社区、隆平社区选取小区或生产小组作为试点,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社会服务的方式,建立试点小组或生产小组垃圾分类的“分、收、运、处、用”体系。
在该阶段工作实施期间,西区将为试点单位配置分类垃圾桶、垃圾袋等设备,同时,将探索建设有毒有害垃圾储存仓库、可回收物暂存仓库和特殊行业废弃物仓库,对可回收物按照玻璃、塑料、金属、纸类进行分拣,并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基本建立起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
第二阶段为试点铺开阶段。在总结2018年工作基础上,西区计划2019年在全区范围内全面铺开试点工作,研讨制定以PPP模式为基础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处理模式,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公众基本接受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典型模式。
第三阶段为全区铺开阶段。西区将根据上一阶段的成果,探索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区全覆盖模式,实现垃圾分类精细化、成熟化。
新闻推荐
未来几天将持续性降雨,市三防办发出紧急通知 做好近期强降雨防御工作
本报讯(记者吴森林陈慧通讯员陈秋根)市三防办27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市各单位镇区全力做好近期强降雨防御工作。据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