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渔歌子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作人员在加工生鱼。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位于中山市三角镇的生鱼专业加工企业中山市渔歌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渔歌子公司”)最近变得繁忙起来。“鱼车”进出其中,每天从镇内各个养殖场拉来生鱼。活鱼进入公司的加工生产线后被快速处理,通过食品级液氮速冻技术,产出生鱼速冻鱼柳和速冻鱼片等新鲜产品。
“每天可以加工10吨活鱼,除了鱼肉深加工,我们还在开发生鱼骨豆腐和生鱼骨汤膏等产品。”公司负责人苏贤伟介绍,深加工生鱼产品深受市场欢迎,渔歌子公司近期正计划生产扩容和延伸加工链,进一步做大三角镇生鱼产业。
而为擦亮三角镇生鱼的品牌,近日该镇多家养殖企业针对生鱼品种,同期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8个水产养殖商标。
往产业链深处延伸,加快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步伐,正成为中山水产业的趋同选择。中山水网密布,水产业发达,是珠三角水产品重要产地之一。中山市海洋渔业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山水产养殖32.8万亩,水产品总产值约40亿元。经过多年发展,中山水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传统的“养鱼卖鱼”原始产业闭环,正往涵盖苗种和成品养殖、产品深加工、市场流通和品牌建设等环节的全产业链转型。
全国近五成草鱼鱼苗中山产
养殖户李广洪是黄圃镇本土人,去年在黄圃镇内承包了近170亩鱼塘,养殖海鲈和四大家鱼等鱼类品种。黄圃镇北、东、南三面被西、北江入海支流环抱,周边有桂洲水道、洪奇沥水道、黄沙沥和鸡鸦水道等重要水道,镇内更是河涌密布。
“周边水质好,对水产养殖十分有利。”李广洪表示,黄圃镇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水产业的发达,并在行业中有一定话语权。以草鱼鱼苗为例,目前全国近五成草鱼鱼苗出自黄圃镇。深知家乡水土,李广洪将投资希望寄托于此。
凭借水网资源,中山北部水产业快速发展,并形成了以黄圃、三角、民众、东升、港口和横栏等6个北部镇区为主的聚集区。据中山市2017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中山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约33.9万吨,而上述6个镇区的产量约20.5万吨,约占全市总产的60.5%。
民众镇是水产养殖大镇之一,截至去年底,该镇养殖面积超3万亩,占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0%,养殖水产量达5万多吨。
民众镇渔业协会会长刘颖在民众镇从事水产养殖行业工作近10年,见证了该镇的水产业发展。刘颖认为,除水网资源优势,中山北部镇区由于身处珠三角城市群,在市场对接和产品运输方面也有天然优势,这也造就了该区域水产业的发展。
虽然中山北部水产业聚集区优势明显,但刘颖认为中山水产业目前仍处于相对“散小”的发展状态,散户多、水产品注册品牌少、集约发展程度有待提升等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随着珠三角地区的水产养殖土地租金上涨,市场对水产品的品种需求日趋多元化,对质量要求日趋严格,传统粗放型的养殖经营模式已不可持续,作为中山农业领域的支柱,水产业转型发展迫在眼眉。
“中山鱼”的品牌探索
说起中山水产,脆肉鲩最为人熟知。目前中山脆肉鲩产品已远销包括美国、港澳、北京乃至新疆等在内的30多个国家、省市和地区。
脆肉鲩的前身是“草鱼”,因其口感独特,价格比一般草鱼要贵上一倍。早在45年前,中山养殖户就在长江水库成功培育出第一条脆肉鲩。上世纪80年代,东升镇在中山率先采用池塘试养脆肉鲩,并逐渐发展出成熟的养殖技术。
东升镇农业局局长黄奕健认为,统筹发展、打造区域品牌、集中销售是脆肉鲩品牌成功的关键。2002年,镇农办组织农户注册了“东裕”牌脆肉鲩商标,加速了脆肉鲩的产业化进程。“东裕”牌脆肉鲩推出后,各部门在监管指导农户和农产品企业之余,还建立了质量监控及检测制度,不断提高养殖和流通环节的标准,这为产业集约化发展打下来坚实基础。
脆肉鲩的发展为中山其他水产品发展提供了经验。三角镇目前正加快推动建立生鱼品牌,塑造另一条有品牌影响力的“中山鱼”。
生鱼又名黑鱼,三角镇生鱼养殖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去年,该镇生鱼养殖面积超过4000亩,占全市养殖面积近70%。
与东升脆肉鲩相似,三角生鱼有着独特的品种特性和养殖技术。2015年,由该镇惠农水产种苗繁殖场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共同培育的“乌斑杂交鳢”,被国家认证为水产新品种。凭着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特点,新品种普受欢迎,目前已成为三角生鱼养殖的主要品种。此外,其苗种也已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三角生鱼的地方品牌初步形成。
三角镇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杨菁表示,为加快品牌建立,近年来三角镇农业部门还与相关科研机构制订了《乌斑杂交鳢养殖技术规范》标准,并组织养殖企业向国家商标总局申报了“三角生鱼”“三角杂交鳢”等产品商标,在养殖和流通环节进行规范。此外,该镇已启动了“三角生鱼”地理保护标志产品申报工作,如申报成功,可进一步提高“三角生鱼”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抱团”出精品游向新“蓝海”
去年底,民众镇渔业协会正式成立。这是民众镇渔业养殖业加快向以市场为导向的集约化生产转型的重要标志。
该协会会长刘颖表示,目前民众镇的水产养殖模式仍以“散户”为主,非注册养殖户数百家。民众镇渔业协会现有注册企业会员92家,基本涵盖了民众镇内的所有注册水产养殖企业。“散户”养殖模式短板明显,且民众镇水产养殖业以四大家鱼和生鱼等同质化较强的品种为主,“散户”养殖模式不利于塑造地区水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刘颖表示,“抱团取暖”是散户突破的有效路径。对于缺少如东升脆肉鲩、“三角生鱼”等单品产品的地区而言,应大力整合地区养殖资源,建立产业链资源共享平台,打造综合品类品牌,从四大家鱼等市场“大路货”中打造精品,塑造差异化发展优势。
这也是该协会推动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思路。目前,该协会正加快整合养殖资源,建立品种优化、技术管理、检验检测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平台,并参与打造中山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镇区。此外,该协会还正申请“民众镇渔业”注册商标,向安全和优质的综合性地区特色品牌发展。
事实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同质化竞争,“抱团”发展近年来在中山水产业中逐渐流行起来。在三角镇,为破解生鱼“赚一年,亏一年,平一年,三年一个大循环”的经营怪圈,早在2013年,该镇的养殖户就注册成立了东边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饲料购买、养殖技术、病情防疫、商品销售等环节“抱团”。2014年,东边合作社持股成立了中山市渔歌子食品公司,探索“农户+合作社+公司+市场”的农业经营模式,形成了养殖源头到市场终端形成利益共同体,并将养殖产业链延伸至深加工领域。近期,该公司还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吸纳更多养殖户,带动周边地区生鱼养殖业集约化、品牌化发展。
●雷海泉伍杰张变康雪涛
新闻推荐
中山知识产权保护经验 登上国际舞台 应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邀请,中山市代表团赴日内瓦推广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经验
自2011年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维中心成立之后,古镇灯饰外观设计授权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图为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