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在中山市南朗镇横门社区,工作人员涉水查看被淹房屋的情况。
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横门出海口是中山每年防范台风的重中之重。“山竹”的到来让这里的“防风战”加码升级。
避风塘水位持续暴涨,海水随即漫过水闸,倒灌进街道……9月16日,一场接近历史极值的风暴潮考验着横门社区。在横门“追风”的近20个小时里,南方日报记者直击台风“山竹”现场,亲历险境中的每一个细节,感受了横门人面对生活的热忱态度,也体会了他们待人待物的温情流露。
潮涨??
海水冲破挡水坝涌进社区
16日上午,中山市各镇区风势渐猛,雨势加强。15时许,记者驱车到达横门渔港。该渔港同时也是毗邻出海口的避风塘,很多渔船落锚停靠在此。
为了防止海水倒灌进村,当天中午开始,横门社区居委会组织人员填装沙袋,在路口筑起临时堤坝阻拦水流。记者到达渔港时,避风塘水位正在快速上涨,仅仅10分钟内,海水就漫过岸边,涌入街道。社区居委会干部迅速带头组织人员填装沙袋,加高加固临时挡水坝。
16时,“山竹”以每小时25至3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逼近台山。避风塘水位迅速提升,至16时15分,海富北路路口挡水坝处的水位已达到1.5米。南朗边防派出所边防官兵、榄边派出所民警也加入到筑坝队伍中。由边防官兵、民警、居民组成的数十人队伍,一起填装运送沙袋,堤坝继续被堆高。
潮水似乎在和人们比速度。16时45分左右,快速上涨的水位已经几乎和挡水坝持平,坝体中间出现缺口,堤坝随即溃散,一股海水涌入社区主干道——海富北路。
陪伴??
相互陪伴静候雨停潮退
“快跑!”
眼看着海水冲破沙袋挡水坝,在现场参与抢险的边防官兵和民警第一时间向在场人员发出警示,并迅速组织人员撤离。民警和官兵在洪水前筑起一道人墙,保护村民安全转移。
南方日报记者五人小组也跟随居民一起向社区内安全处转移,并在横门市场对面一家小食店内落脚。
店主何先生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随时观察门前水位变化,18时,刚刚将堂屋内的电器转移到高处,店门口的5个台阶便全部被淹没,倒灌的海水冲进一楼堂屋。
19时,夜幕降临,何先生点燃蜡烛,为店内的人照明;正是晚饭时间,隔壁的热心阿姨特地走过来询问:“你们有没有吃饭,要不要我煮碗面给你们?”
外面雨骤风急,屋内烛光摇曳,等待雨停潮退的人们相互陪伴,心头少了几许焦急和忧虑。
22时30分左右,在南朗边防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记者五人在派出所一间宿舍内暂时落脚。
复产??
大潮初退店铺重新开业
一晚休息之后,窗外风雨已经停歇,街上潮水也已退去。
17日上午6时30分许,记者收拾行李离开派出所,经海富北路到达前一天停车地点。虽然时间尚早,但街道上已经繁忙起来。沙记摩托车修理行老板沙师傅已忙碌了1个多小时,店铺门口停放着10多辆摩托车、电动车。
“我自己家里也有大概4万元的损失,但现在只能先维修别人的车,必须先服务好车主。”沙师傅说。
记者到达停车处时发现,经过一夜水浸,车辆已经无法启动。无奈之下,只能求助马路对面商铺。汽车美容店老板李先生热心帮忙检修,10分钟后,车辆终于成功启动。
9月16日18时05分,据中山市三防指挥部通报,横门水文站录得历史最高水位3.29米。当日18时20分,水位稳定并逐步下降。
南方日报记者何伟楠雷海泉
郎慧见习记者廖瀚
新闻推荐
商报讯(记者梁展宏)记者从建行中山分行获悉,为提升企业开户服务质量,中山建行充分运用人民银行一体化系统新设企业信息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