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中山 > 中山新闻 > 正文

从战国中山王厝墓出土玉梳 解读少数民族诸侯国发式

来源:汕头日报 2018-09-30 12:18   http://www.kcqsx.com/


图2 双凤纹黄玉梳

图1 螭纹青玉梳

上世纪70年代,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王墓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玉器多达千余件。这批玉器,品类繁多,造型优美,工艺精细,文化内涵丰厚,造型设计出神入化,构图装饰变化多样, 充分显示出古中山国玉雕艺术的成熟及不同于中原诸国的文化艺术特色,堪称战国玉器中的一朵奇葩。

战国中山国,是白狄族所建的一个少数民族诸侯国。中山玉雕,反映了中山国人的崇尚和习俗、花纹及构图方式,与华夏玉器的传统雕琢手法迥然不同,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平山战国中山王厝墓有两枚玉梳出土:一为螭纹青玉梳(图1),一为双凤纹黄玉梳(图2)。两枚玉梳均采用透雕手法,梳齿的齿端薄扁,便于插戴。在古代,梳篦不仅是梳理发型的美容工具,还是妇女们插在头发上的装饰品,与簪、钗、珠花、金钿、步摇等并称为中国“八大发饰”。

我国使用梳子的历史久远,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就有象牙制作的梳子出土。玉梳的出现,是在商代。据可靠的文献记载,当时的贵妇阶层已用玉质梳子梳理美丽的长发了。春秋以前的梳子,不论形制多么复杂,装饰多么考究,它们的外形特征基本一致,都是直竖形,梳把较高,横面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从战国早期开始,梳子的造型发生了根本变化,开始呈现上圆下方的马蹄形。战国早期,梳子的显著特点是:高度大于宽度,梳齿与梳背等高——可以说,战国中山王厝墓出土的这两枚玉梳,基本符合这一时代特征。但是,战国时期中原各国出土的梳子,齿数范围大都在15—26之间。与之相较,战国中山这两枚玉梳,一为5齿,一为10齿,齿数明显稀少,这不禁使人联想到该国女子独特的发式。

由于齿数稀少,梳子背部的透雕纹饰显得尤为突出。两枚梳子均为双面雕刻,双凤纹黄玉梳质地半透明,梳柄为半椭圆形,下有十根梳齿。在梳柄的拱形开光里,正中透雕两只相对站立的凤鸟,双凤长颈相连,曲体回首,呈左右对称的S形,身姿柔美。体表用阴线雕琢出羽毛纹,清晰而生动。凤鸟的喙、尾、羽翼等均做不同朝向的卷曲,线条婉转流畅。梳柄上弧边阴刻勾云纹,下横边雕琢细密的斜格纹,纹饰细密而规整,排布饱满。

战国中山王厝墓出土的两枚玉梳,构思精巧,造型别致,雕工精湛,堪称战国时期同类器作中的珍品。(新藏)

新闻推荐

“关爱功臣巡回医疗队”来到民众镇 为优抚对象看病送药

本报民众讯(通讯员杨柳婷)9月4日,中山市“关爱功臣巡回医疗队”来到民众镇,为民众镇约80名重点优抚对象检查身体、看病送...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战国中山王厝墓出土玉梳 解读少数民族诸侯国发式)


 
频道推荐
  • 四川凉山火灾引关注 4月份是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
  • 趣闻 再大的黑洞也比不过网友的脑洞!关于黑洞,最好玩的都在这
  • 讲道理没用?不!她坐上引擎盖后, 讲的全是道理…… 最新进展:奔驰女车主已和4S店和解
  • 直击当代婚恋痛点 《如影随心》明日上映
  • 单脚站立的火烈鸟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