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瞭望
国庆长假期间,有两段视频火爆网络。一个据说发生在广东中山某4S店,一对情侣为拍摄抖音,拿3个麻将“八万”购车,结果被销售人员围殴。另一个据说发生在海南万宁,有三个成年人光天化日之下抢孩子,强行把孩子往车里拽。这两起网络舆情引起警方的高度重视,迅速调查并作出回应,给出的真相却与网络传言大相径庭。前者并非发生在中山,而是武汉某车展现场,系一对母子因买车问题与销售人员发生纠纷。后者发生于儋州市,是父母和老师把逃学的孩子强行往学校送。
网络舆论的力量实在强大,而网络视频又把这个力量进一步放大了。很多时候,凭借这一力量,公义得到实现,真相得以彰显。比如说,一些官员或者官员家属的狂妄行为,经过视频曝光后,由于证据和事实确凿无误,推动了相关部门的调查,最后作出了令公众大体满意的处理。这也给其他官员以有力的警醒,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另外还有一些社会丑恶现象,经视频曝光,也有了改观的可能性。比如说高铁“霸座男”孙某,其丑恶言行被曝光后,不仅本人进行了道歉,而且还引发人们关于改进高铁管理制度的讨论。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问题:一些人不懂得自律,借助网络监督的自由,制造和散布不实信息,“吃瓜群众”的情绪很容易被这些信息所激发,从而迸发出强大的力量。遗憾的是,这种力量并不是正能量,而是破坏力。长假期间发生的这两起网络事件,即属于此类。所幸的是,两起事件都没有明确指向具体的个人,加上警方调查、回应及时,没有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但有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比如,不久前,四川德阳一名女医生,就因一个掐头去尾的网络视频,遭致网络暴力的攻击,最后不堪承受而自杀身亡。
造谣者总是少数,制造谣言的人自有法律惩处。但传谣者,包括并非有意传谣的人,却不知有多少。对于错误的信息,在网络上每传播一次,其杀伤力就会增加一成。因此,公共网络伦理,是每一个使用网络的人必须面对、思考的命题。网络海量的信息,的确难辨真假,而视频信息,由于每个人都有“眼见为实”的根深蒂固的意识,更容易轻信。所以每个人最需要恪守的伦理原则应该是:节制。首先是节制自己的情绪,无论网络信息是真是假,首先要保持冷静,这样才能有正确的判断。其二,节制言论,很多网络信息,我们就算是理性分析,也难以分辨真假。在这个时候,就需要让信息“飞”一会儿,不要急着发言或传播,等待更多的、更权威的信息之后,再作决定。
总之,每个人懂得节制,就能够促进良好的网络伦理和网络环境的形成,让网络能够更多地发挥正能量。
◎周云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新闻推荐
交警上路查酒驾。本报记者江泽丰摄本报讯(记者江泽丰通讯员邢舒佩)记者昨日从交警部门获悉,9月30日至10月3日晚,市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