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童如猴子般爬高爬低,一不小心摔下地面,本能地用手撑地,“咔啦”一声——肘关节坏了。中山市中医院小儿骨科医生万明描述说:“各年龄段儿童出现肘关节损伤很常见。其中,"肱骨髁上骨折"是其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占全部损伤的50%至70%。”以往,此类发生在手臂的骨折,通常要做切开皮肤实施复位手术,听着让人发毛。这三四年,小儿骨科医生会使用“绣花针”,实施“隔空复位”,手法似乎很神奇。
记者范展颢通讯员黄琳
手臂骨折:旧法处理后遗症多
“孩子的骨头尚未发育完善,比较软弱。肘关节附近、手臂一带因摔伤而骨折,特别常见。”万明告诉记者,以往,手臂一带的“肱骨髁上骨折”,通常用两种老办法去处理。
“整体而言,大多数儿童的"肱骨髁上骨折",存在复位困难、复位后稳定性差的总体问题。”万明描述说,对此,第一种处理办法是做手术,切开皮肤,直接在骨折部位实施复位。这种老办法容易造成骨化性肌炎等后遗症,给患儿及家属造成进一步的负担。
至于另一种办法,也是我国自古使用的保守疗法——采用强硬的手法,实施复位;再配合夹板或石膏,包裹手臂,实施固定。万明说:“这种保守方法有可能诱发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肘关节内翻等后遗症,甚至导致患儿要接受二次矫形手术。”
探究新法:巧用绣花针,远离大手术
除了“激进”手术或“保守”固定,小孩手臂一带的骨折就没有尽量避免后遗症的疗法?
万明表示,2014年起,小儿骨科开始引入一种名叫“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的微创手术技术,至今已治疗近200例患儿。这种微创技术的特点是让皮肤实现“零切开”,面对再复杂的病例,只需要使用3根“绣花针”,就能实现与开放性手术一样的复位效果,又兼顾了创伤小、康复时间缩短等优点。
据介绍,这类微创手术,使用了“绣花针”,精密程度也如同“绣花”。孩子骨折后,通常在5天内接受微创手术。医生使用X光机充当“眼睛”,在骨折部位附近经皮肤插入3根钢针,让骨头复位和固定。最后,把针尾折弯剪短,用敷料包扎好3个针孔,手术宣告完成。
但万明强调说:“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再新再完备的"绣花"方法,始终比不上家长盯紧点,不让孩子受伤。”
新闻推荐
“博览会会徽征集”“花场苗圃标识创意设计大赛”等七场预热活动收官 横栏花木盛会下月2日开启
本报讯(记者柯颂通讯员黄卫梅)10月25日,记者从“2018年中国·横栏花木博览会暨第二届华南(中山)花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