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峰小学,武术协会的工作人员给小学生们上武术课。南都记者吴进摄
昨天,2018年传统项目学校武术比赛正式开赛,和常见的武术比赛不同的是,参赛选手全都是小学生,在为期三天的比赛里他们向22个项目的冠军发起冲击。参与此次比赛的134名选手分别来自于中山的九所小学,他们中不乏通过“武术进校园”活动走上了“习武之路”。中山市武术协会秘书长崔永亮介绍,从去年起中山市武术协会开始全面推进“武术进校园”工作,截至今年共协助了十所学校开设武术课程,此次比赛不仅仅是选拔武术人才,更是对“武术进校园”的成果进行一次考评。
武术课程受学生、家长欢迎
“教练好”,在员峰小学操场上,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一年级还不到两个月的孩子们,向武术教练行抱拳礼,开始了他们的武术课。7岁的黄曦玥仅上了三节武术课,一招一式却有模有样。她告诉南都记者,“学武术可以让我的身体变强壮,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还能保护家人,还很好玩,上完第一节就喜欢上了”。现在黄曦玥每周最期待的莫过于武术课,回到家中,还不忘给家人表演几个套路,甚至把学到的招数传授给小伙伴。
员峰小学梁志权主任表示,该校因为室外场地有限,不少体育项目难以开展,而武术对于场地要求不大,将这门课程引进校园也是“因地制宜”之选,同时中山武术协会提供义务教练,对学校师资、课程起到很好的补充和丰富。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武术进校园活动已在员峰小学开展至第三周,“从反响来看,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这门课程都很支持,老师们观察到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后纪律性有所提升,不少家长对武术课的开展也表示肯定和支持”。
员峰小学体育科组长王老师说,“武术这门课程不仅能强身健体,对于发现孩子们的特长也有着积极作用,有的孩子不喜欢或者不擅长球类运动,而武术则让他们有了更多选择”。王老师表示,刚从幼儿园升至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注意力有所欠缺,而武术课程中的一招一式都要学生们观察、揣摩、学习,对于培养注意力、观察力以及纪律性大有益处,“目前孩子们都上到第三节课,短期内对孩子们的改变不会很大,但是也能感受到他们的纪律性在慢慢加强;观察、揣摩能力也在逐步提升,武术套路动作的完成度越来越高”。
中山市武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利兵告诉南都记者,从去年起协会就着手推进“武术进校园”活动,三乡载德小学为协会“武术进校园”工作首个试点学校,截至今年协会已协助十所学校开设了武术课程。
武术进校园教师培训班启动
为更好地推动“武术进校园”活动,省武术协会召集武术界的专家、学者和广东南拳传统拳师傅,反复研究,精心挑选各个传统南拳流派中的技术精华,创编的南拳段位制系列(洪、刘、蔡、李、莫、蔡李佛和咏春拳等广东南拳段位制系列套路)教材,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与学校现有师资情况,弥补了现在竞技套路进校园难以全面推广的缺陷,为武术进校园创造了基础条件。
崔永亮介绍,目前中山十所引入武术课程的校园,均采用此教材来教学,“既迎合了学生的兴趣,又考虑到不同年龄层学生的实际情况,受到老师、学生们的认可”。崔永亮表示,在今年广东省武术进校园推广活动举行的同时,广东武术进校园教师培训班也同期启动,分10期共计500多名体育教师参加,中山先后有三四批教师参与了培训。
将武术礼仪贯穿到学习生活中
张利兵告诉南都记者,除了通过比赛让更多人了解武术、助推“武术进校园”工作之外,本月起中山市武术协会将着手进行武术教练员培训,“培训针对有武术功底的教练,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项目区分、技术性考核、武术礼仪礼节等,培训期大概三天。通过系统的培训,让武术教练能更有针对性地教学,而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学到一些简单的武术套路,更是让他们从小了解传统武术的精髓和文化,并将武术中的礼仪、礼节贯穿至生活、学习中来,从而提升身心素质”。
据了解,“武术进校园”授课内容为国家竞赛套路,“起初推广这项活动时,最大的困难是不少学校、家长认为武术就是搏斗,容易引起身体上的伤害,对开设武术课程大多持反对态度。其实武术的运动伤害远远排在足球、篮球等之后,且‘武术进校园’的课程内容都是武术套路,适合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学生,主要是培养孩子身体的协调、柔韧”。通过前期的试点,学校、家长对武术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最初的反对、犹豫到支持,“学校、家长也能观察到学生们的变化,从而开始支持武术这门课程走进校园”。
采写:南都记者刘贤沛
新闻推荐
火炬区、翠亨新区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 采用电视直播形式7000多名党员同时学习
本报讯(记者谭华健通讯员姚愉玉)10月31日上午,火炬区、翠亨新区召开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