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媒体传出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患喉癌离世的消息;近期,相声艺术家师胜杰、摇滚歌手臧天朔、评书大师单田芳皆因癌症先后去世,上述消息引起公众对癌症的热议。
目前,中山市户籍人口每年新增癌症患者4400余人,全国的该类数据为320余万人,呈现新发病例逐年增加、患者年轻化的特点。在中山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季明芳看来,癌症的早期预防、及时筛查和早期发现,以及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双重提升,市民不必对此过分焦虑。
目前,癌症种类繁多,筛查手段的数量同样复杂,市民应如何选择,做到及时筛查?10月30日,季明芳为读者详解。
记者范展颢通讯员林茹珠
惋惜:喉癌尽早发现难度不高
对于李咏离世、世上再难呈现李氏“幸运”幽默话语,季明芳表示惋惜。
“喉癌症状明显,只要发现自己声音长期嘶哑,建议找专科医生做筛查。”季明芳告诉记者,喉癌较为罕见,发病率较低,约为鼻咽癌的二十分之一。早期和中期喉癌通过手术、化疗、放射治疗等规范治疗手段,能切实提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提醒:生活习惯直接影响患病率
季明芳提醒读者说:“根据研究数据,约50%的肿瘤疾病,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忙出病、吃出病、玩出病并非危言耸听。”
她列举说,许多行业的从业者,普遍面临着工作强度过大、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烟酒过多、久坐、缺乏运动、饮食不正常等不良生活习惯问题,这是诱发癌症的普遍性风险因素。
季明芳特别提到了“熬夜”,她分析说:“熬夜,打乱人体的生物钟,降低免疫力,影响甚至导致内分泌失调。诸如乳腺癌等病种,与内分泌失调密切相关。”
她指出,对于癌症,市民不必“谈癌色变”。癌症是一种慢性病,治疗的关键是“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不要拖到晚期才被发现患病。
季明芳呼吁说:“对于患癌名人的离世,除了惋惜,更建议公众重视癌症。一旦自己或家人患上该病,规范治疗能切实提升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支招:分析癌种发病机理,选择合适筛查手段
季明芳坦言,癌症种类繁多,各癌种的筛查手段同样庞杂。一般的年度体检,不容易发现患癌的风险以及确诊。
“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癌症的筛查都要高密度地去做。”季明芳表示,市民的年龄、工作、生活情况不一样,面临的肿瘤患病风险因素也不一样。
对此,季明芳列举了具体癌种的高危因素、筛查方法及频率。
●鼻咽癌:
鼻咽癌又被称为“西江癌”和“广东癌”,与人群遗传因素存在关联,中山及广东各市是该癌种的高发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鼻咽癌防治的关键,5年生存率超过80%。
季明芳指出,鼻咽癌也与EB病毒感染相关。对此,成年人可抽血接受EB病毒筛查。抽血数据呈阳性,建议接受进一步的鼻窥镜检查,往后按1年1次的频率抽血检查;数据呈阴性,3—5年再接受抽血检查也不迟。
●乳腺癌:
该癌种的发病与遗传、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作息不规律等因素有关。在大中城市,女性面对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日趋加剧,间接影响和加剧了发病率。
季明芳建议,35岁及以上女性,在年度体检时可增加乳腺B超检查项目。一旦发现异常,根据医嘱接受进一步的检查。
●肺癌:
长期吸烟,从事高污染、高粉尘、化学品行业,是诱发肺癌的危险因素。
季明芳建议说:“对于上述高危人群,建议接受每年一次的螺旋CT(计算机扫描)检查。”
●肝癌:
季明芳告诉记者,在中山乃至全国,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偏高,这是患上肺癌的高危因素。对此,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丙肝病毒携带者、酒精肝患者,每年到医院接受AFP(甲胎蛋白)检查。如果医生提出进一步建议,还要接受肝脏部位的B超检查,可及时排查早期肝癌。
●肠癌:
季明芳强调说,该癌种在某种程度上是“吃出来的病”,建议市民切勿过量进食红肉和腌制肉类,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量。
“需要强调的是,肠道肿瘤的恶化进程比较缓慢。”她表示,防治肠癌的筛查,是按照3—5年的频率,接受大便取样分析和肠镜检查。一旦发现肠内存在息肉、腺瘤的高危因素,予以摘除,避免恶化。
●胰腺癌:
胰腺癌被称为“癌王”,患者发病迅猛,生存期短暂。
对此,季明芳说:“目前针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比较缺乏。然而,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各癌种里比较低。”
新闻推荐
中山推“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火炬开发区、石岐区、小榄、古镇、东凤被确定为试点镇区
火炬开发区、石岐区、小榄、古镇、东凤被确定为试点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