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火炬区开设的长者饭堂(图/中山网)
羊城晚报讯 记者林翎、通讯员李盛欢报道:《中山市社区居家养老“大配餐”工作实施方案》近日出台。方案提出,计划到2020年年底,中山全市形成布局合理、均衡发展、满足需求、功能完善、精准高效、共建共享的服务网络,保障每一位有需要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助餐服务;全市至少培育一家及以上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助餐企业,实现助餐配餐服务与医养结合、生活照料、心理慰藉、文体娱乐等居家与社区养老服务叠加融合、协同发展。
六个镇区今年开展试点
本方案的服务对象以保障独居、孤寡、高龄、失独、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需求为重点,实现中山市有集中用餐或助餐配餐服务需求的政府兜底重点困难老人100%全覆盖,同时面向全体常住老年人提供服务。
根据方案,2018年将火炬开发区、石岐区、南区、小榄镇、沙溪镇、三乡镇等六个镇区作为试点,每个镇区至少建立一个长者饭堂,根据实际设置若干助餐、配餐点。2020年各镇区至少建立一个长者饭堂。
方案要求,各镇区要全面评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星光老年之家”等养老服务资源,整合社区现有设施场地加以装修改造,以镇区为单位统筹规划助餐配餐设施布局,根据老年人口分布情况和服务需求合理布局长者饭堂,提高助餐配餐易及性,2020年各镇区至少建立一个长者饭堂。各镇区设置的长者饭堂应统一命名为“中山市××镇(区)××社区(村)长者饭堂”,在室外醒目位置悬挂全市统一的长者饭堂标识。
方案计划引入社会力量运营,要求各镇区要通过公开招标引入社会力量运营长者饭堂,统一制作、统一配餐、统一管理,建立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的长者饭堂。引入品牌餐饮企业参与助餐配餐服务,依托连锁餐饮企业社区门店设置老年助餐专区或参与老人餐配送。依托临近社区的养老机构或驻区单位、学校、医院食堂等资源将内部优质餐饮服务向周边社区延伸。完善配送网络,建立“中央厨房+长者饭堂+入户”三级配送链,增强长者饭堂二次配送功能,建立全职、兼职和志愿者义工队伍相结合的送餐队伍,鼓励党员、大中专学生、低龄健康老人等参与助餐配餐志愿服务,为高龄病残、不便出门等老年人开展送餐上门服务。
散居特困老人享免费服务
方案要求镇区结合实际,制定老年人的助餐补贴方案和针对运营方的运营补贴方案。对散居特困供养对象免费提供服务,对其他困难老年人和社会一般老年人按不高于成本价收费。各镇区可根据实际制定具体的服务收费标准,加大对困难老年人优惠力度。有条件的镇区还可以采取“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方式,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共同推进“大配餐”的合作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助餐配餐服务格局。
各镇区应根据老年人需求,因地制宜,结合助餐服务对象身体特点和时令季节变化,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和禁忌,做到荤素搭配、营养丰富、合理均衡。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搭建邻里交流、志愿服务平台,将助餐配餐服务与针对独居、空巢等特殊群体老年人的探访、关爱、精神慰藉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让老年人在吃上可口热饭菜的同时,解决好健康养老问题。
新闻推荐
筹建中山公园委员会5周年纪念(第二排右起第3人为方云友,资料图片)□陈楚金今年是汕头中山公园开园90周年,中山公...